第一百九十三章 恐惧不是一件坏事(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亲爱的,如果你读到这页,请告诉我,玫瑰的味道是不是真的回来了?”

随着这句话浮现,窗外骤然刮起一阵暖风,夹杂着浓郁的玫瑰香气。雨停了,云层裂开一道缝隙,月光洒下,照在蓝笔上。笔尖微微一颤,竟自动悬空,在空气中写下三个字:

**“是的。”**

这三个字没有立刻消散,而是缓缓下沉,融入地板,随即顺着图书馆的能量网络传遍全球。在伦敦、东京、撒哈拉,在每一个因“第一笔”而震动的地方,人们几乎在同一时刻闻到了玫瑰香,看到了同样的三个字出现在眼前??有人是在镜面上,有人是在手机屏幕角落,还有人是在梦中听见一个温柔的声音念出。

这不是结束。

事实上,真正的书写才刚刚开始。

数日后,密斯卡托尼克大学宣布无限期关闭图书馆进行“结构性检修”,但实际上,校方已完全失去对内部空间的掌控。安保人员进入后往往失踪数小时甚至数日,归来时记忆混乱,坚称自己经历了“另一段人生”。校长办公室收到一封匿名信,信纸是由未知材质制成,触感如皮肤,上面只有一句话:

>“允许学生自由选课。尤其是那些不存在的课程。”

于是,一门名为《跨维度叙事学导论》的新课悄然出现在选修系统中,授课教师栏写着:“暂缺(由空书壳代理)”。令人震惊的是,已有十七名学生完成注册,并报告称他们在午夜收到了第一份作业:

>“请写下你从未敢说出的那个故事。无论它多么不可能。deadline:黎明前。”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陆续出现“觉醒者”。

这些人共同特征是:曾在近期经历过濒死体验、长期昏迷或深度冥想状态;醒来后普遍获得某种“预知碎片”能力,能看到他人未来的几种分支可能;且无一例外开始频繁梦见一座漂浮图书馆,梦见一支蓝笔向他们递来。

巴西贫民窟中,一名十二岁女孩在墙上用炭笔画出未来城市的全貌,细节精确到尚未发明的技术原理;柏林地下音乐人创作出一首名为《母语》的交响曲,演奏时听众集体进入通灵状态,声称听到了“宇宙最初的语法”;南极科考站传来紧急通讯,称石碑再次震动,银雾凝聚成新的句子:

>“第二笔将由千万人共执。”

而在阿卡姆小镇边缘的疗养院花园里,伊丽莎白每天都会种下一株玫瑰。她说这些花不会开花,至少现在不会。“它们在等,”她告诉护理员,“等足够多的人开始相信,自己也能改变结局。”

某天夜里,她独自坐在轮椅上仰望星空,忽然笑了。

因为她看到,在北斗七星的勺柄末端,多出了一颗前所未有的蓝色星辰。它不闪烁,也不移动,就像一支固定在天幕上的笔,静静等待着第一道划痕。

风拂过她的银发,带来远方海浪声与旧日童谣的旋律。她闭上眼,嘴唇微动,仿佛在回应某种无声的召唤。

而在无人察觉的维度夹缝中,黑瞳的詹姆斯静静伫立,望着地球上每一处因“书写”而萌芽的奇迹,低声说道:

“你以为你是继承者?不。你是第一个真正敢于提问的人。而问题,永远比答案更接近神性。”

蓝笔依旧悬浮在密大图书馆的祭坛之上。

但它已不再孤单。

在巴黎、上海、开普敦、悉尼……在每一个觉醒者枕边,在每一本空白日记的首页,在每一块未命名的石板表面,都有微弱的蓝光悄然浮现,勾勒出同一个符号??

那是“开始”的象形。

也是“选择”的图腾。

雨又下了起来,温柔地洗刷着这个正在重生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