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残渣(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桥上走来无数身影??有露西亚、艾米丽、柏林的音乐家、东京地铁中哭泣的乘客、伦敦博物馆里倒地的馆员……他们手中都握着一支蓝笔,步伐一致,神情平静,仿佛奔赴一场早已预约的仪式。

她想喊,却发不出声。

直到其中一个身影转头望来,竟是她自己,年轻时的模样,穿着写作时最爱的墨绿色长裙,对她点头微笑。

她猛然惊醒,窗外月光正好洒在床头笔记本上。那本她曾递给图书馆的本子,此刻静静躺在枕边,第一页多出了一行新字:

>“亲爱的,玫瑰的味道回来了。现在,轮到你闻给我们听了。”

她颤抖着伸手抚摸那行字,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如同触摸刚写就的墨迹。就在此刻,全阿卡姆的收音机、手机、警报系统同时启动,播放出一段无声的音频??听者却纷纷表示,自己“听见”了同一句话,在心中响起,不分语言,不论距离:

>“第二笔,落。”

刹那间,全球十七个地点同步爆发蓝光。

巴黎圣母院废墟之上,一道光柱冲天而起,空中凝聚出巨大的文字矩阵,持续旋转,宛如一本正在编纂的神典;上海外滩的玻璃幕墙集体映现出《跨维度叙事学导论》的课程大纲,授课时间栏写着:“始于终结之后”;开普敦郊外的沙漠岩石表面,一夜之间刻满了楔形文字,破译结果显示为一部完整的历史??但记载的是“尚未发生”的未来;悉尼歌剧院的帆形屋顶浮现出动态投影,展示着人类文明的七种结局分支,每一种都在实时演化。

而在密大图书馆,蓝笔终于再次动作。

它缓缓升起,脱离祭坛,在空中划出第一道弧线。没有实体墨水,也没有声响,但整座建筑随之震颤,书架上的书籍纷纷自动翻开,封面文字剥落重组,形成全新的标题:《反因果物理学》《情感拓扑学》《梦的立法程序》……

接着,蓝笔分裂了。

不是断裂,而是像细胞增殖一般,从一支化为两支,再为四支、八支……最终化作漫天蓝光雨点,洒向世界各地。每一滴光落入凡尘,便寄宿于某个觉醒者的掌心,凝结成一支微型蓝笔??有的藏在盲童的铅笔盒里,有的嵌入老画家的调色刀缝隙,有的甚至出现在新生儿的襁褓之中。

它们很小,几乎看不见,但持有者都能感受到那种熟悉的召唤:写吧,哪怕只是一个词。

因为每一个词,都是对命运的一次投票。

数日后,联合国紧急召开闭门会议。议题并非战争、疫情或气候危机,而是“全球范围内出现的集体认知偏移现象”。多国代表提交证据:民众开始无视物理定律做出决策(如跳崖求生者毫发无伤)、历史档案频繁自改内容、外交辞令在翻译过程中产生额外含义……最令人不安的是,某些国家领导人声称收到了“来自未来的备忘录”,警告他们必须支持“书写自由法案”,否则将触发“叙事坍缩”。

会议陷入僵局时,一名工作人员突然起身,从公文包中取出一本空白笔记本,翻开第一页,朗声念道:

>“你们讨论规则,却忘了规则本身也可被重写。”

话音未落,会议室的墙壁开始渗出蓝光,所有文件上的文字如活物般爬行重组,最终汇成一句话,浮现在天花板中央:

>“选择已非特权,而是义务。”

会议被迫中止。三天后,该工作人员失踪,监控最后画面显示,他走入一面镜子,身影消失后,镜面留下一行字:“我去修订结局了。”

伊丽莎白再次来到图书馆。

校方已放弃封锁,任由觉醒者自由进出。有人说里面的时间流速不同,进去一小时,外界已过一周;有人说每本书都成了通往其他人生的入口;还有人说,在最深处的禁书区,藏着一本《未完成的神谱》,只要填上名字,就能让那个人获得“真实存在”的资格。

她没去寻找那些传说。

她只是推着轮椅,沿着熟悉的路径走到祭坛前,抬头望着那片曾悬浮蓝笔的虚空。如今那里空无一物,但她知道,它从未离开。

她轻声说:“詹姆斯,我闻到了。”

风穿过高窗,带来远方花园的气息??湿润的泥土、初绽的蓓蕾,以及那一缕若有若无的玫瑰香,清冽、悠远,像是穿越了无数个未能实现的世界,终于抵达此刻。

她闭上眼,感到胸口一阵温暖。

仿佛有谁,在亿万光年之外,轻轻握住了她的手。

而在所有觉醒者的梦中,同一天夜里,他们都看见了那一幕:宇宙的幕布被缓缓拉开,露出背后的书写台。台上放着无数支蓝笔,每一支都对应一个敢于提问的灵魂。而在最高处,坐着一个模糊的身影,手持巨笔,正准备落下第一划。

不是为了终结,也不是为了创造。

只是为了证明??

**问题本身,即是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