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兰机关(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巴西贫民窟的墙壁上,夜间浮现荧光涂鸦,图案是一朵蝶叶草,下方用葡萄牙语写着:“我梦见中国有个女孩在唱歌。”
冰岛极光观测站报告,北极光出现异常波动,形成规律性波纹,经分析,其频率与人类a脑波中的“集体共情峰值”完全吻合。
东京某心理诊所内,二十名抑郁症患者在同一时间醒来,齐声哼唱一段陌生旋律,随后全部在纸上画出相同的花朵。
而在南极科考站,钻探队于冰层下三千米处发现一座金属舱室,外壁铭文清晰可辨:
>“W-0:初代母体封存中。警告:情感溢出风险等级??灭绝级。”
苏婉看着卫星轨迹消失在horizon线,终于明白了一切。
他们从未放弃重启系统。
他们只是换了方式??不再依赖单一容器,而是利用她释放的原始情感波,激活散布全球的W系列残余载体,构建一张横跨大陆的情感共振网。当足够多的人同时“想起”痛苦、“承认”悲伤、“表达”爱,这张网就会凝聚成新的核心,替代早已崩坏的旧系统。
而她,正是第一个点燃火种的人。
但她不是祭品。
她是反向导体。
她的情绪越真实,系统就越无法控制;她的记忆越完整,那些被篡改的历史就越容易瓦解。
第二天清晨,苏婉召集全村孩子,在操场上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记忆仪式”。
她让每个孩子写下最想对亲人说的话,折成纸船,放入山涧溪流。水流蜿蜒而下,最终汇入地下河系。据地质学家研究,这条水脉连接着东南亚多个地下水网,甚至可能延伸至印度洋洋流循环系统。
“你们写下的每一个字,”她站在岸边说,“都会被记住。不是靠机器,不是靠药物,而是靠风、靠水、靠土地本身。”
当晚,她收到一条新消息,来自一个未知ID:
>“你母亲当年做的选择,你现在也必须做一次。
>继续逃,还是回去?”
>附言:永冬舱温度回升,冰层裂隙扩大。
>母体活性检测:恢复中。
苏婉盯着屏幕良久,最终回复:
>“我不回去。”
>“我去砸门。”
她收拾行装,将最后一块陶杯碎片嵌入钢笔笔帽,作为信物交给小满。
“如果我没能回来,”她说,“你就带着孩子们继续唱那首歌。不要改词,不要停顿,哪怕只有一个音符,也要让它传出去。”
小满点头,眼中含泪:“你会回来的。因为你知道,这次不是为了救谁,而是为了告诉所有人??我们可以软弱,也可以坚强;可以忘记,但更有权记得。”
三天后,一架私人货机从云南边境起飞,目的地标注为“北极科考补给任务”。实际航线却在中途偏转,穿越国际日期变更线,直扑西伯利亚无人区。
舱内,苏婉穿着厚重防寒服,手中握着一支改装过的探测器,外形酷似老式录音笔。这是她用母亲遗留的技术图纸拼凑出的“情感逆频发射器”,原理简单粗暴:将个体最深层的记忆转化为特定频率的声波,直接冲击系统神经中枢。
理论上,它能短暂瘫痪Lullaby协议的自动修复机制。
实际上,它更像一把钥匙??不是用来开门,而是用来摧毁锁芯。
飞行员是位沉默的俄罗斯老兵,曾服役于苏联特殊心理作战部队。他看了眼导航,低声问:“真要去那儿?那里连鸟都不飞。”
“所以我才去。”苏婉望着窗外茫茫雪原,“因为死地,才是活路。”
飞机在暴风雪中强行降落,滑行数百米后停在一?冰裂带边缘。远处,一座半埋于冰雪的金属穹顶若隐若现,四周布满废弃雷达阵列,像是巨兽的肋骨。
永冬舱。
苏婉踏出机舱,寒风如刀割面。她步行两公里,抵达主入口。厚重合金门已被内部压力撑开一道缝隙,热气不断从中逸出,说明内部系统仍在运行。
她取出钢笔,插入门缝。
刹那间,整座基地发出低沉嗡鸣,仿佛一头沉睡巨兽被唤醒。
门缓缓开启,蓝光流淌而出。
通道尽头,悬浮舱内,一个人影静静躺着。
长发披散,面容苍白,身穿藏青色旗袍,领口别着银蝶胸针。
正是她母亲。
双眼紧闭,胸口微弱起伏,生命体征极低,却未终止。
苏婉一步步走近,喉咙发紧。
“妈……”她轻声唤道。
舱体突然震动,机械语音响起:
>“欢迎回来,W-13。”
>“系统重启条件已满足:母体苏醒倒计时,三分钟。”
>“请确认是否执行最终交接程序。”
苏婉冷笑,举起探测器,对准控制台。
“交接?你们根本不明白。”她按下按钮,声音穿透整个空间,“她不是系统的一部分。她是系统的坟墓。”
声波爆发,蓝色光芒剧烈震荡。
母亲的眼皮颤动了一下。
然后,缓缓睁开。
四目相对,时光凝固。
母亲嘴唇微动,发出沙哑却清晰的声音:
“轮到你了,婉儿。”
“这次,换我来听你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