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得寸进尺(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晚饭后,玉强见有翠提着猪食桶去喂猪,便追过去跟她说:“我们投料班的人手紧张,我让小梅的大儿子过来帮忙,可能这两天就来上班,到时候你负责给她记考勤。”
有翠一听就火了:“什么?她大儿子要过来?我不同意!”
飞机落地日内瓦时,晨光正斜斜地洒在阿尔卑斯山的雪峰上。彩云牵着念安的手走出舱门,周涛背着双肩包走在后头,目光有些局促,却难掩兴奋。三人拖着行李穿过海关,迎接他们的是中国驻日内瓦代表团的一位文化参赞,还有粮农组织亚太区项目协调员李雯??一位操着流利中文的新加坡籍女专家。
“你们是中国乡村的‘数字播种者’。”李雯笑着握住彩云的手,“我们等这样真实、可持续的案例,已经很久了。”
会议安排在第三天。前两日是预备交流与参观考察。他们走访了瑞士南部的家庭农场,那里的葡萄园依靠土壤传感器和微型气象站实现精准灌溉;又去了荷兰展区,看垂直农业如何在城市楼宇中生长蔬菜。周涛一路沉默地记笔记,念安则频频举手提问:“如果这些技术能用在我们村的小块田上,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当自己的农技员?”
李雯笑了:“这正是我们想推广的理念??科技不该是少数人的特权。”
论坛当天,会场座无虚席。来自非洲、南美、东南亚的代表们关注点各异:有的关心抗旱品种,有的想学电商销售模式。轮到彩云发言时,她没有用PPT,而是打开手机,调出一段视频??
画面里,沟泉村的孩子们蹲在稻田边,用平板电脑扫描秧苗叶片上的二维码,屏幕上立刻跳出这段水稻的成长档案:播种日期、施肥记录、无人机巡田影像……接着镜头切换到孵化中心,林远正在调试自动喂食系统,水下摄像头清晰显示鳖群游动轨迹。最后是庆凤坐在母亲床前,轻声读着智能手环传来的血压数据。
“这不是未来,这是我们昨天发生的事。”彩云的声音平稳而坚定,“我们没有巨额投资,也没有顶尖团队。我们有的,是一群不愿认命的人,和一块愿意被重新定义的土地。”
台下响起掌声。一位肯尼亚代表站起来问:“你们怎么让老人接受这些新东西?”
“一开始也很难。”彩云笑了笑,“赵大柱的母亲第一次看见孙子用手机种田时说:‘你这是哄鬼呢!’可后来,她主动要求戴健康手环,因为她发现,只要心跳异常,村干部十分钟内就会赶到家里。”
全场笑起来。
问答结束,许多代表围上来交换联系方式。一名印度尼西亚官员拉着周涛聊起青年培训机制,得知他曾一度退学自暴自弃,对方感慨:“我们最缺的不是技术,是像你这样回头再战的勇气。”
念安则被邀请参加青少年专场圆桌讨论。她站在高脚椅上,捧着话筒讲述《水谣》的由来:“那是奶奶教我的歌,她说河水清了,鱼才会回来;人心净了,村子才有希望。现在我知道,其实这首歌是在说??改变,要从相信开始。”
散会后,李雯私下找到彩云:“联合国有意将‘沟泉模式’列为全球减贫示范案例,并资助一项跨国试点计划。你们愿不愿意做导师村,带三个发展中国家的村庄一起走这条路?”
彩云怔住了。她想到沟泉河畔那一盏盏深夜不灭的灯,想到树杰鬓角的白发,想到小吴直播时紧张得结巴的样子……这些人从未想过自己会影响世界。
“我得回去问问大家。”她最终说道。
归国那天,天空湛蓝。飞机穿越云层时,念安靠在母亲肩头睡着了,手里还攥着一枚联合国徽章做成的书签。周涛望着窗外,忽然说:“以前我觉得走出去才是出路。现在才发现,真正的出路,是把外面的东西带回来。”
回到沟泉村已是傍晚。夕阳把稻田染成金红色,远处传来孩童嬉闹声。村口电子屏滚动播放着欢迎语:“热烈欢迎彩云姐、周涛哥、念安宝贝载誉归来!”树杰带着理事会成员早早候在村部,连久未露面的赵大柱都拄着拐杖来了。
当晚,全村聚在文化广场办接风宴。刘芳端出新酿的米酒,李立志放起了从国外带回的纪录片片段。当看到自己的村子出现在大屏幕上,村民们先是愣住,随后爆发出阵阵欢呼。
“咱们上国际新闻啦?”赵大柱咧嘴一笑,露出仅剩的几颗牙,“回去得让孙女帮我录个短视频,就说俺们沟泉人,也能给地球治病!”
笑声中,彩云起身举起酒杯:“这次出去,我才真正明白一件事??我们做的每一件小事,都在回答一个问题:农村有没有未来?答案不在文件里,在田里,在河里,在每一个不肯放弃的人心里。”
她顿了顿,看向树杰、林远、庆凤、玉强、小吴、刘芳、李立志……一张张熟悉的脸庞映着火光。
“但我也带回了一个问题。”她声音低了些,“如果我们成了榜样,那责任就更重了。别人学我们,学错了怎么办?我们自己松懈了怎么办?”
人群安静下来。
林远接过话:“那就只能比从前更认真。每一袋米、每一只甲鱼、每一次决策,都要经得起千里之外一双陌生眼睛的审视。”
树杰点头:“我已经拟了个《共治守则》修订草案,准备提交村民大会表决。比如外来企业合作收益必须季度公示,项目评审要引入第三方独立审计。”
玉强补充:“青年监督哨也要升级为‘阳光观察团’,吸纳更多返乡大学生参与治理。”
庆凤轻声说:“我还想推动‘银龄智囊团’,让老人们把经验数字化,做成乡土知识库。他们一辈子看天看地,那些判断力,不该随着记忆一起消失。”
众人纷纷响应。有人提议建立“错误公开日”,每年选一个失误案例复盘反思;有人建议设立“沉默者奖”,表彰那些默默做事不善表达的村民。
夜深了,篝火渐弱,但讨论仍在继续。
几天后,彩云召集骨干开了一场特别会议。议题只有一个:是否承接联合国试点项目?
“这意味着我们要花大量精力帮别的村,可能影响本村发展节奏。”李立志坦率地说。
“可这也是检验我们成色的机会。”刘芳反驳,“要是只顾自己富,那跟那些垄断资源的大公司有什么区别?”
最终投票结果:九票赞成,一票弃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