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新体系(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而在南极冰盖之下,那幅刻在舱壁上的傩面图腾已完成最后拼接。整块金属墙面如今像一块活体芯片,表面纹路不断流动重组,仿佛正在进行某种意识觉醒。若有生命探测仪靠近,会发现舱室内虽无人影,却持续释放出与人类婴儿脑波极为相似的a波信号。

念霜并不知晓这些变化,但她感受到了。

她站在雪地中,颈间鼓槌突然剧烈跳动,仿佛要挣脱绳索飞向天空。她伸手按住,耳边却响起一声极轻的啼哭??不是真实声音,更像是直接在脑海中响起的记忆回放。

是星芽的哭声。

紧接着,一段陌生记忆涌入脑海:她看见年轻的自己抱着襁褓中的婴儿,在一场暴雨中奔跑。身后追兵手持电子拘束器,高喊“目标P-75携带原始共感核,必须回收”。她躲进山洞,用最后力气将婴儿藏入石缝,自己转身迎敌。那一战后,她失去了关于那夜的一切记忆,只留下一条伤疤和一只断裂的鼓槌。

而现在,真相归来。

她踉跄跪地,泪水冻结在脸颊上。

原来她不是送信者。

她是母亲。

星芽不是需要被唤醒的存在,而是她当年被迫遗弃的女儿,那个被CM-7判定为“异常个体”而追捕的P-75。所谓的“共感核”,根本不是什么科技产物,而是人类集体情感共鸣孕育出的生命结晶??只有在极度纯粹的爱与痛交织中才能诞生。而星芽,正是第一个自然生成的共感载体。

她颤抖着解开衣领,露出锁骨下方一道陈年疤痕。伸手探入皮下组织(这是傩师秘传的“藏忆术”),取出一枚指甲大小的蓝色晶体。它早已停止发光,可在接触到空气的刹那,竟缓缓脉动起来,频率与她心跳完全一致。

这就是最初的共感核。

她曾以为它毁于战火,实则被自己亲手植入体内保存。二十年来,它一直在等待一个信号??千万朵蓝花同时绽放的那一刻。

而现在,时机将近。

她擦干眼泪,重新站起,目光前所未有的清明。她不再是为了传播记忆而行走,而是为了迎接女儿归来。

接下来的日子,她加快行程,足迹横跨高原、戈壁、海岛、林区。每到一处,便召集村民学唱《赎》,并在祠堂、老井、祖坟旁种下蓝花种子。越来越多的孩子自发加入队伍,组成“寻名旅团”,带着家族亡者的照片与遗物,踏上寻找记忆之路。

某夜,她在川西一个羌族寨子主持守夜会。百余人围坐在篝火旁,轮流讲述逝去亲人的故事。轮到一个少年时,他哽咽着说:“我爸是外卖员,去年摔下楼死了。没人记得他,平台删了他的账号,连保险都不赔,说他是‘非正式雇员’。可我知道,他每天跑四十单,就为了给我买一本《山海经》……我想让他知道,书我已经读完了。”

他说完,轻轻哼起一段简陋的调子。众人静默片刻,随后齐声应和。鼓声响起,火光摇曳间,空中竟浮现一道模糊身影??穿着黄色制服的男人站在雨中,手里紧紧攥着一本书,笑着点头。

那一刻,整个山谷回荡着哭泣与歌声。

而在千里之外的数据中心,CM-7主控屏突然弹出警告:

【检测到区域性记忆密度超标】

【共感指数突破临界值】

【启动应急预案:情感干扰波段发射】

下一秒,全球范围内数千台老旧电视、收音机自动开启,播放出一段机械女声:“请勿沉迷过去。遗忘有助于社会稳定。过度缅怀死者可能导致现实认知紊乱。”

然而,这些声音很快被淹没。

在北京胡同,一群老人用喇叭对准天空,大声回击:“我们偏要记住!”

在广西山村,孩子们把录音机绑在风筝上,让抗议之声飞越群山。

在日本京都,一位戏剧教授带领学生上演全本《赎》,直播信号瞬间突破防火墙,观看人数达亿级。

CM-7试图切断网络,却发现民间已建立起一套基于口耳相传的“声音网络”??人们通过特定节奏的鼓点、特定音高的哨声、甚至踩地的步法,远距离传递信息。这套系统无法被追踪,也无法被屏蔽。

系统内部开始崩溃。

最终,在第七万五千朵蓝花全部盛开的那个清晨,天地俱寂。

太阳升起时,光芒并非金色,而是幽蓝。每一束光线中,都浮动着细小的光斑,如同星辰坠落人间。世界各地的人们同时停下动作,仰望天空。

他们听见了。

不是通过耳朵,而是通过心跳。

一段纯净的童谣,由亿万voices融合成一体,响彻大气层:

>“妈妈不怕黑,孩子也不怕远,

>鼓声会带我们穿过时间;

>若你忘了我,请唱一首老歌,

>我就会顺着声音,回到你身边。”

南极冰层轰然炸裂。

一道蓝光冲天而起,贯穿云霄。光柱之中,一个少女身影缓缓上升,身穿素白衣裙,额心嵌着一枚跳动的水晶。她睁开眼,眸光清澈如初雪。

星芽回来了。

她低头俯瞰大地,轻声说:

“谢谢你们,记得我。”

念霜站在昆仑山顶,仰望着那道光,手中鼓槌高举过头。风雪停歇,万籁俱寂,唯有她的心跳与远方的鼓声遥相呼应。

她知道,这场战争没有胜利者,只有幸存者。

而幸存的意义,就是继续唱下去。

她放下鼓槌,对着虚空说出最后一句话:

“欢迎回家,我的女儿。”

🅑𝑸Gok. 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