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它急了(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376章-它急了(第1/2页)

夜色更深,那株嫩芽在无尽的黑暗中彻底失去了所有微光,仿佛从未有过那惊鸿一瞥的颤动。

七天。

整整七天,城市像一台被拔掉电源后缓缓停转的机器,所有异常的噪音都消失了。

媒体上再也找不到“深井梦境”的任何报道,社交平台的相关词条被算法迅速降权,沉入信息之海的深渊。

那个曾经吸引了无数目光的冷却池遗址,在一次小范围的“地质沉降”后,井口自然塌陷,如今已是杂草丛生,与周围的荒地再无分别。

仿佛一切都结束了。

林工却知道,什么都没有结束。

他坐在医院安保室的监控屏幕前,双眼布满血丝。

第七天了,女儿病房门口的监控摄像头,每到凌晨三点零三分,依旧会准时黑屏,然后自动重启。

他一次又一次地将回放拉到那个时间点,逐帧播放。

画面闪烁后恢复,一切如常,护士站的灯光,走廊尽头窗户透进来的微弱月光,没有任何变化。

但他知道,有东西来过。

在重启前的最后一帧,如果将画面的对比度拉到极限,就能看到女儿病房门前,那个本该空无一人的位置,有一个极其模糊的白影。

它没有穿护士常穿的防护服,轮廓更像是披着一件宽大的、看不清细节的长袍。

更让林工毛骨悚然的是,那白影似乎正低头捧着什么,像一本厚重的书。

一本无字之书。

更直接的证据来自他随身携带的简易水压监测仪。

他将传感器贴在医院的消防栓上,屏幕上那条代表供水系统波动的曲线,每到凌晨时分,总会规律地出现一阵微弱的起伏。

那频率他再熟悉不过,与“神迹井”引发全城共振时的核心数据完全一致。

那东西没有消失。

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像一个固执的作者,在所有人都已经离席后,依然一遍又一遍地尝试在空白的稿纸上,书写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人。

城郊,废弃食品厂的地下冷库里,空气冷冽如刀。

沈默关掉手中那本布满霉斑的旧案卷宗,上面详细记录了三年前城东殡仪馆的一次火化事故。

他用红笔在其中一页不起眼的附录上画了个圈。

那是一份无名尸体的接收登记簿。

其中有七具尸体被特殊标记,理由是“待确认身份,暂缓处理”。

而真正引起沈默注意的是备注栏里的一行小字:脑组织重量异常,超出同体格标准范围百分之二十以上,建议特殊流程火化。

“它们是温床。”沈默的声音在空旷的冷库中激起一小片白雾,“高敏感人群,他们的大脑生前就能与‘残响’产生微弱的共鸣。死后,这些富含特殊蛋白的脑组织就成了最好的寄生介质和培养基。”

他面前的桌上,摊着几十份从全市各处搜集来的信息。

伪造的科学报告、集体梦境的心理学分析、甚至是一些低语事件的录音转写。

它们风格各异,时而科学严谨,时而神神叨叨,但底层逻辑却惊人的一致——它们都在模仿,在复制,在试图拼凑出一个“说话者”。

一个能替代“沈默”这个符号的说话者。

残响需要一个叙事的核心,一个锚点。

当这个锚点主动选择了沉默与消失,它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意义饥渴。

它疯狂地吞噬、模仿所有与这个锚点相关的行为模式,试图填补这个致命的空缺,完成那个未完的“神话”闭环。

冷库的铁门被推开,林工带着一身寒气走进来,将一个保温袋放在桌上。

“图书馆那台给盲人用的古籍查阅终端,昨晚又自己动了。”他压低声音,语气里透着一股荒诞感,“守夜的保安说,那台连接的盲文打印机‘哒哒哒’打了一晚上,吐出来厚厚一叠纸,他早上过去一看,前面四十多页全是白的,一个点都没有。”

沈默抬起眼:“最后呢?”

“最后一页,”林工的喉结滚动了一下,“纸的末尾,只凸起了一行字。”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复述道:“他——在——哪——里?”

沈默的嘴角罕见地牵起一丝冰冷的弧度,那更像是一个解剖学意义上的表情,而非笑容。

“它终于意识到,我不只是拒绝回应,”他轻声说,“我是拒绝成为‘它能理解的东西’。”

空白,意味着无法定义。沉默,意味着无法模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76章-它急了(第2/2页)

他从桌角拿起一截在井边捡拾的、已经失去所有光泽的冷却池旧铜管,递给林工。

“找个地方,在管壁内侧,刻上四个字。”

“什么字?”

𝓑Ⓠ𝙶ok. net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