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暗流汹涌(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54章暗流汹涌(第1/2页)
北静王水溶一身常服,倚在紫檀木嵌螺钿的躺椅上,听着下首心腹长史官的回禀。
“王爷,贾府那边……将您赠予那贾宝玉的御赐零陵香念珠,原封不动地退回来了。”
水溶把玩玉如意的动作微微一顿,狭长的凤眸眯了眯,唇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哦?退了回来?”
他声音不高,却透着一股子冷意,“可说了缘由?”
“送还的下人说,贾家宝玉年纪尚小,性子跳脱,恐保管不善,亵渎了御赐之物,故而不敢收受,特此奉还。”
“呵,”水溶轻笑一声,将那玉如意随手搁在炕几上,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好一个‘不敢收受’!好一个‘保管不善’!本王倒不知,荣国府的公子,竟是这般‘不懂事’。”
他语气平淡,眼神却渐渐锐利起来,“看来,这位史太君,是铁了心要当纯臣,不肯上本王的船了。”
管家头垂得更低:“王爷,那贾家如此不识抬举,是否要……”
水溶抬手,止住了他的话头。
“强扭的瓜不甜。她既不愿,本王难道还能强逼不成?”
他站起身,缓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庭院中嶙峋的假山,沉默片刻,忽地问道:“贾家如今,谁在江南?”
管家忙答:“回王爷,是荣国府长房的贾琏,正在金陵处理薛家命案的后续。”
“贾琏……”水溶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语气淡漠,“听闻此人有些纨绔习气,但近来似乎也学着办些实务了?”
他转过身,脸上那点浅淡的笑意已彻底消失,只剩下冰冷的算计,“既然贾家想要独善其身,那也得看看这江水,容不容得下他们这艘想掉头的船。”
“吩咐下去,江南盐政那摊子事,给这位贾二爷……添点麻烦。让他知道知道,有些路,不是他想不走,就能不走的。”
“是,王爷。”管家心领神会,立刻应下,“奴才这就去安排,定会做得干净利落,让人抓不住把柄。”
水溶挥了挥手,管家悄无声息地退了下去。
书房内重归寂静,水溶负手而立,目光幽深。
贾府的拒绝,在他意料之中,却也让他心生不悦。
这满京城的高门勋贵,多少欲攀附他而不得,贾家竟敢如此干脆地划清界限?
也好,正好借此事,敲打敲打那些还在观望的墙头草。
让所有人都看看,不依附他北静王的下场。
“不识抬举……”他低声自语,冰冷的语气在空旷的书房里回荡。
……
贾琏这几日颇有些焦头烂额。
薛蟠的案子总算按照京中老祖宗指示的方向落定了:失手伤人,流刑三千里,薛家赔付苦主巨款,并主动上缴一笔罚银以示悔过。
官府判词下来,虽则薛蟠要受流放之苦,但性命无忧,薛家皇商资格得以保全,名声上也从“仗势行凶”扭转为“认罪伏法、勇于承担”,已是眼下最好的结果。
薛姨妈从京中来的信里,字字句句都是对贾府,尤其是对贾母的感激涕零。
然而,案子虽了,后续的波澜却才开始涌动。
贾琏借着处理薛家赔偿、打点官衙的机会,有意无意地接触到了江南盐政的一些边角。
这不接触不要紧,一探之下,竟发现薛家以往为打点关系,与部分盐商过往甚密,账目往来间藏着诸多模糊不清之处。
他本想顺着这条线再深挖几分,为贾府在江南多积累些人脉或是拿捏些把柄,岂料刚一动作,便感到无形的阻力从四面八方涌来。
这日,他正在书房对着几本暗地里弄来的旧年盐引账册皱眉,外面小厮兴儿来报:
“二爷,应天府的刘师爷来了,说是关于薛大爷流放起解的日子和路线,还有些细节要与二爷商议。”
贾琏精神一振,忙道:“快请!”
这位刘师爷是应天府尹的心腹,薛蟠案子能如此顺利判下来,他也暗中使了不少力气,收了不少薛家的好处,算是目前能在官面上说得上话的人。
刘师爷进来,依旧是那副笑眯眯的圆滑样子,与贾琏寒暄几句后,便切入正题,将薛蟠流放的一应文书、路线、押解官差等都交代清楚。
公事说完,刘师爷捧着茶,状似无意地叹道:“琏二爷,不是在下多嘴,薛家这事啊,能如此了结,已是万幸。江南这地方,看着花团锦簇,内里的漩涡可是能吞人的。”
贾琏心中一动,顺着他的话问道:“师爷何出此言?可是最近有什么风声?”
刘师爷左右看看,压低声音:“二爷近日是否在查问一些……盐务上的旧事?”
贾琏面色不变,心中却是一凛:“不过是因为薛家以往与盐商有些来往,小弟想着既来了,便多了解几分,免得日后再生枝节。怎么,这有何不妥?”
“哎哟,我的二爷!”刘师爷一拍大腿,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担忧,“这盐务上的事,水深得很呐!牵一发而动全身。您只是稍微打听,那边就已经……”
“唉,有些话在下也不便明说,总之,二爷听我一句劝,薛家的案子既已了结,该打点的也打点了,便早些回京去吧。”
“金陵虽好,非久留之地啊。有些人,咱们……惹不起。”
贾琏听着这话,心里如同明镜一般。
这“有些人”,指向已十分明确。
他想起京中老祖宗刚刚传来的密信,让他整合江南信息网络,并提醒他京城风起,需眼明心亮。
如今看来,这江南的风,因他贾琏在此,也骤然变得凌厉起来。
他面上堆起笑容,对刘师爷拱手道:“多谢师爷提点,琏感激不尽。小弟也只是随口问问,既如此,自然晓得轻重。待薛蟠起解之事安排妥当,我便准备回京复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