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1章 “15亿天价回馈”(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来了,来了,他又来了,他带着15亿来了!”

冬月初一这天,尉来公布了一项15周年用户回馈计划,其中最为亮眼的就是拿出15亿元的预算,对上市三年以上的车型首批车主进行换购补贴。

消息一经公...

林泽宇和王薇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灯火,思绪却早已飞向了世界各地的农田、农场、村庄。他们知道,AgriMind的故事虽然刚刚开始,但每一步都承载着无数农民的希望,也考验着尉来科技的智慧与韧性。

第二天一早,林泽宇便召集了核心团队开会,会议的主题是“全球落地的本地化挑战与应对策略”。会议室里,陈远飞率先发言:“我们在东南亚、巴西、乌克兰的推进速度很快,但每个地方的本地化问题也逐渐显现。比如在柬埔寨,虽然培训中心运行良好,但农民的使用率在雨季会明显下降,因为天气影响了他们的耕作节奏,也影响了使用频率。”

王薇点头:“这其实是一个共性问题。我们在非洲也发现,农民更愿意在农闲时间使用AgriMind学习种植知识,而不是在农忙时记录数据。这意味着,我们的产品设计需要更贴近农民的作息习惯。”

林泽宇沉思片刻,说道:“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更灵活的系统,能够根据当地的农时、气候、甚至节日安排来调整服务节奏。比如,在某些国家的农忙季节,AgriMind可以自动推送简化的种植建议,而不是要求他们频繁录入数据。”

“这确实是个好方向。”安娜?席尔瓦通过视频接入会议,她现在常驻圣保罗,对巴西的农业节奏非常熟悉,“在巴西,我们发现很多小农户并不习惯每天使用App,而是喜欢在周末集中处理信息。所以,我们正在尝试推出‘周报模式’,让用户在周末一次性查看一周的种植建议和数据汇总。”

“这个思路可以推广。”王薇立刻表示赞同,“我们可以在不同地区建立本地化的时间模型,让系统自动适应农民的使用习惯。”

会议持续了两个小时,团队还讨论了语言适配、政策合规、本地合作伙伴的管理等问题。林泽宇最后总结:“我们不能只做技术输出,更要成为农业生态的共建者。AgriMind必须成为农民真正愿意用、离不开的工具,而不是一个被强推的产品。”

会议结束后,林泽宇回到办公室,继续处理来自各国的项目报告。一封来自乌克兰的邮件引起了他的注意??试点项目在三个农业州的推广情况比预期慢,反馈显示农民对系统的信任度不高。

他立刻联系了乌克兰项目负责人李然。李然是尉来科技派驻基辅的农业观察员,原本是农业大学的研究员,对乌克兰农业非常熟悉。

“泽宇,”李然在视频中神情有些凝重,“我们在乌克兰遇到的挑战,比预期复杂。虽然政府支持,但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不高,尤其是对数据隐私的担忧比较严重。很多人担心,他们的种植数据会被用来影响贷款审批,或者被政府用于税收评估。”

林泽宇皱眉:“这是我们之前在非洲和南美都没有遇到的问题。”

“是的,”李然点头,“乌克兰的小农户虽然技术基础较好,但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信任度较低。他们更倾向于使用传统的农业信息渠道,比如农业合作社的口头建议,或者通过本地农业专家获取信息。”

“我们需要重建信任。”林泽宇沉声说道,“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沟通和文化问题。你有没有尝试引入本地农业专家作为‘信任桥梁’?”

“我们已经在做了。”李然说,“我们邀请了几位本地农业专家,让他们使用AgriMind并分享经验。但效果还不明显,农民更愿意面对面交流,而不是通过App。”

“那就面对面。”林泽宇果断决定,“我们可以在每个试点地区设立‘农业顾问站’,由本地农业专家驻点,为农民提供AgriMind的使用指导和种植建议。让科技服务于人,而不是让人去适应科技。”

李然眼睛一亮:“这个办法可行。我们还可以结合当地的农业集市,举办AgriMind体验日,让农民亲自试用,消除对系统的误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