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龙舟记:后发制人2(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雨水顺着檐角滴落,敲在青石上,一声声如叩心弦。崔一渡握紧袖中双手,喉头微动,却没再多说什么。
崔一渡在回府的路上,梅屹寒说道:“殿下今日探望太子,太过冒险,我们还需小心提防他人构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87章龙舟记:后发制人2(第2/2页)
崔一渡望着天边阴云,轻声道:“他终究是我胞弟,血浓于水,避不开,逃不脱。父皇可以冷他、罚他,可我不能。况且,他越是在这困顿中不失从容,我便越见其胸襟远胜于争权夺利之徒。人心固然难测,可若连一点兄弟情分都不念,与那些只知道趋炎附势之人又有何异?”
梅屹寒听闻,默然良久,终是叹息一声:“殿下您心中有百姓,也有亲情,所以才是最难的人。”
......
朝会上,吏部尚书出列奏事:“陛下,太子久病不愈,已经一个月未上朝,东宫虚位,国本动摇,恳请圣裁。”
成德帝问卫弘睿:“大皇子,你以为,当如何处之?”
卫弘睿趋前一步,声音沉稳:“回父皇,太子乃国之储君,眼下诸事纷繁,不宜久悬,儿臣恳请派得力之人暂代东宫事务,以此稳朝局、安人心,待太子痊愈再归政。”
卫弘睿的几个属官附和:“臣附议!”“恳请陛下圣裁!”
成德帝闭目良久,殿内烛火摇曳如风中残絮,忽而睁眼,说道:“圣裁?如何裁?国本哪里动摇了?太子虽然告病,却没有废礼法,一日三本奏折未曾断绝,内阁官员皆可为证。尔等不思辅佐君父共渡时艰,反而趁机鼓噪夺权,是想逼宫么!”
成德帝声音低沉却凛若冰霜,带着雷霆之威,震慑得殿中群臣立即跪伏在地上,殿内鸦雀无声。
卫弘睿在殿角阴影里攥紧袖中双手,他明白自己终究低估了父亲对太子的庇护之心。他膝行向前,额触冰凉的地砖,嗓音发颤:“儿臣绝无此意,儿臣忧心国事,恳请父皇明鉴。”然而指尖深深掐入掌心,血痕隐现,方知这场父子博弈中,慈孝皆为利刃,伤人亦伤己。
成德帝问崔一渡:“三皇子,听说你昨日去太子府探望,太子他人现在如何?”
崔一渡低头出列,神色恭谨:“回父皇,儿臣昨日确曾探望太子。太子虽在养病,然手书《礼行大同篇》赠儿臣,言‘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字字沉稳,毫无颓态。”
他顿了顿,声音略低:“太子还叮嘱儿臣,莫因朝议纷扰而生嫌隙,兄弟同心,方能辅君父、安社稷。”
“好一个‘兄弟同心,辅君父、安社稷’!成德帝微微点头,目光如深潭映星,殿中寒意渐消,唯余烛火轻晃,似风过松林,无声无痕。
卫弘睿此刻终于明白,这场局,从一开始便不在自己掌控之中。
冯翎的诊断本是精心设计的一环,如今反被父皇轻描淡写地揭过,甚至将矛头直指朝臣逼宫,分明是要以雷霆手段护住东宫。
父皇不是昏聩老朽,而是隐忍如渊,静待风雨洗尽铅华。那些曾以为可借来动摇国本的流言与病症,反成了试炼太子心性的磨刀石。
帝王之爱不在偏宠,而在深藏不露的筹谋——宁可背负护短之名,也要为储君扫清隐患、锻其心智。这场看似失控的风波,实则是父皇以退为进的护持,是以静制动的权衡。
凉风穿堂,吹散他掌心冷汗,也吹醒了他的僭越之梦。他低头看着自己颤抖的双手,多日的筹谋如沙塔般崩塌。
原来自己才是那个被圈在局中的棋子,而父皇早已布下天罗地网,不动一兵一卒,便瓦解了他的所有攻势。
端午龙舟风波后,吏部、工部数名官员被罢免查办,各方势力暗中角力,朝堂空缺尚未填补,便已有新任命的风声悄然流传。
端王一党趁机安插亲信,引得各方不满。魏太师借边关军报紧急为由,提议暂缓人事更迭,实则拖延时日,巩固权柄。成德帝思量再三,终未暂时启用恒王卫熙宁推荐的一名饱学之士,在吏部补缺。
B Q 𝙶 ok. n e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