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暖阁里的火(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振,”他头也没抬,声音却稳了些,“去传旨:宣府总兵,把王侍郎和扣下的粮官,亲自押回京;杨士奇,从山西回来后,立刻牵头查五军都督府的卫所、都司,不管牵涉到谁,一查到底。”
王振刚要应,就见太皇太后身边的嬷嬷轻轻掀帘进来,福了福身:“陛下,太皇太后说,让您消消气,慈宁宫炖了凉汤,让您过去喝一碗。”
朱祁镇深吸一口气,指腹蹭了蹭炭笔的黑灰,才点头:“知道了,我这就去。”
往慈宁宫走的路上,风一吹,他心里的火渐渐歇了些,只剩沉下来的笃定。他想起方才发脾气时,手里攥着的查册,想起张都督躲闪的眼神——原来有主见,不是光想着“护秧苗、守粮车”,还要敢对着糊弄事的人说“不对”,敢把藏着的猫腻,全摆到太阳底下。
到了慈宁宫,太皇太后正拿着蒲扇,扇着桌上的凉汤。见他进来,指了指碗:“喝了吧,败败火。刚在暖阁发的脾气,娘都知道了。”
朱祁镇端起碗,凉丝丝的汤滑进喉咙,心里的躁意散了大半。“娘,我是不是发太大火了?”他小声问。
“不大。”太皇太后放下蒲扇,看着他,“该发的火就得发——你不发火,他们就以为你年纪小,好糊弄,往后还敢在粮上、在兵上动手脚。只是发火归发火,你心里得有数,要查谁、怎么查,不能光凭着气。”
朱祁镇点点头,把方才让杨士奇和李主事查案的事说了。太皇太后听着,眼里露出笑意:“这就对了——火是给他们看的,让他们知道你不好惹;可怎么查、怎么断,得按你自己的主意来,不偏不倚,把根断干净。”
他放下碗,忽然想起宣府的兵卒、京郊的老农,心里的气全化成了实诚的劲儿:“娘,我就是气他们糟践粮、糊弄人。粮是百姓种的,兵是守着天下的,这些都不能让人随便糟践。”
“娘知道。”太皇太后摸了摸他的头,“你今天发的火,不是小孩子耍脾气,是你心里有了要护着的东西,有了自己的主意——这比什么都重要。”
从慈宁宫回去时,暖阁里的查册已经被王振收拾好,案上摆着刚送来的塘报——宣府总兵回话说,三日后就押着王侍郎回京,还带了几个兵卒代表,说是“要亲眼看着陛下处置贪粮的人,才放心回宣府守边境”。
朱祁镇拿起塘报,指尖划过“兵卒代表”四个字,心里的火彻底散了,只剩稳当的热乎气。他走到窗边,望着京郊稻田的方向——稻穗该灌浆满了,风一吹,定是沉甸甸的。
“王振,”他笑着说,“把小竹粮仓里的青稻穗倒出来,晒一晒——等宣府的兵卒来了,让他们闻闻京郊的稻子香,再告诉他们,贪粮的人,我一个都不会饶;他们的馒头,我一定护得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