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无形之战,法则曙光(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窃语者”的渗透,如同无孔不入的寒潮,悄无声息地侵蚀着军工厂地下实验室的每一个角落。

数据莫名其妙地丢失或错乱,复杂的数学模型突然出现致命的逻辑漏洞,甚至某些核心科研人员在夜深人静时,会感到脑海中闪过一丝不属于自己的偏执念头,或是一段诡异的低语。

实验室的气氛变得沉重而压抑,每个人都感到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暗中窥视,但却无从捉摸。

仪器故障率飙升,研究进度举步维艰,更致命的是,那种无形的猜忌正在悄然滋生。

林逸的脸色异常凝重。

他知道,这并非简单的技术故障,而是“窃语者”以信息体形式,全面渗透后的结果。

它不直接攻击,却能从根源上瓦解他们的研究。

“系统,当前‘窃语者’渗透等级?”

林逸在意识深处问道。

“渗透等级:极高。已完成对核心网络和部分人员意识的‘信息同化’。无法定位单一本体,目标单位已融入环境。”

系统冰冷的回应再次强调了问题的棘手性。

林逸深吸一口气。

他知道,传统的防御手段对这种敌人几乎无效。

物理屏障无法阻挡信息流,精神探测也只能捕捉到模糊的异常。

他不能直接消灭它,因为那意味着要摧毁整个实验室的网络甚至部分人员的意识。

他决定改变策略。

既然无法消灭,那就隔离和压制。

“李教授,赵队长。”

林逸召集了核心团队成员,语气沉重而坚定,“实验室里有‘不速之客’。一种能够渗透信息网络和思维的……‘信息生命体’。”

他的话让在场的科学家和特战队员们都震惊了。

信息生命体?

这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畴。

“它无形无质,无法被传统手段检测到。它会篡改数据,干扰思维,甚至植入错误的概念。”

林逸继续解释道,“这就是我们最近研究停滞、故障频发的原因。”

“那我们该怎么办?”

赵强皱眉,他习惯了刀枪相对的敌人,对这种无形之物感到无力。

“我们不能直接清除它,因为它已经分散融入了整个系统。”

林逸缓缓说道,“我的能力可以感知到它的存在和波动,但无法将其完全捕获。所以,我们必须采取‘隔离’和‘压制’的策略。”

林逸提出了他的方案。

首先,对所有核心数据进行多重加密和物理备份,切断其与外部网络的任何连接。

其次,最重要的核心理论演算,将采用最原始的“人工手算”和“模拟推演”,在完全隔绝电子设备的“白纸模式”下进行。

第三,他将以“天机盘”为核心,在实验室内部构建一个动态的“信息防护结界”,但这需要持续消耗他的能量,并且范围有限,只能覆盖最重要的区域和关键人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将利用“天命视界”和“系统”的能力,持续追踪“窃语者”的“信息流”动向,绘制出它的“行为模式图”,试图预测它的每一次干扰和窃取,并反向进行“信息诱导”和“思维反制”。

这不再是简单的防御,而是一场无声的、围绕信息与意识展开的攻防战。

李青教授听完,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这种敌人,这种对抗方式,完全颠覆了她对科学的认知,但却与林逸所描述的“天命之网”法则不谋而合。

“林总工,如果这种‘信息生命体’真的存在,那么我们对‘法则引擎’的研究,或许就有了新的突破方向!”

李青教授语气兴奋,“它本身就是一种对信息、对法则的极致运用!如果能反向解析它……或许能为‘法则引擎’的构建提供灵感!”

林逸点了点头,这正是他所想的。

危险与机遇并存。

“窃语者”是敌人,但也是一个活生生的、关于法则应用的“教科书”。

接下来的日子,地下实验室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

在林逸的指挥下,科研团队迅速调整了工作模式。

最重要的“法则引擎”核心理论研究,在林逸亲自构建的“信息防护结界”内进行。

李青教授带领几位最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伏在白板前,用最传统的笔墨进行着最尖端的理论推演。

林逸则日夜不休,他的意识如同雷达般覆盖着整个实验室。

他能清晰地“看”到那些无形的“信息流”在网络中穿梭,试图入侵加密数据;能“感应”到“窃语者”的意识触角,在科研人员的脑海边缘试探,试图植入错误的概念。

这是一场极致的消耗战。

林逸的精神力时刻紧绷,他必须在“窃语者”行动的第一时间,就进行“信息反制”或“思维校准”。

他将自己的“平衡”法则注入数据流,让被篡改的数据瞬间恢复原状;他将“天命视界”的力量延伸到科研人员的思维中,将那些不属于他们的念头瞬间剥离。

“林总工,我刚刚写下这个公式,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来……”

一名老教授突然停笔,疑惑地看向林逸。

林逸微微一笑:“您再仔细看看它的逻辑延伸,或许会发现它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会导致能量守恒的假性破缺。”

老教授按照林逸的提示重新推演,果然发现了那个被“窃语者”巧妙植入的、隐蔽至极的逻辑陷阱,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这种高明而隐蔽的破坏,若非林逸提醒,他们根本无法察觉。

在这种“猫鼠游戏”般的对抗中,“星河”计划的进展异常缓慢,但却每一步都走得异常扎实。

林逸对“窃语者”的行为模式也逐渐有了清晰的认知:它贪婪、狡猾,对任何突破性理论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一旦感知到关键进展,就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干扰。

数月之后,一个前所未有的理论模型在李青教授团队手中逐渐成型――“量子因果纠缠推进模型”。

它不再依赖传统的能量燃烧,而是通过对局部空间的“因果纠缠”进行精确操控,从而实现维度层面的“瞬移”和“超光速”推进!

这正是林逸构想的“法则引擎”的雏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