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3章 开始练兵(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23章开始练兵(第2/2页)

练武操场上,杀声阵阵,杀气腾腾。

源于夏华强烈的危机感,他的团练的乡勇们每天不干别的事,既不耕田种地,也不做工干活,除了吃和睡,就是练、练、练、死命练,每晚队伍解散后,众乡勇无不汗水湿透衣服、浑身力气透支、累得近乎虚脱,横七竖八地瘫倒一地,睡觉时翻来覆去睡不着,因为肌肉疼、关节疼、韧带疼、被军官打的地方疼...身上哪儿都疼。

就算乡勇待遇优厚,一天、两天、三天...陆续有乡勇实在受不了这个苦,退出了,但又不断有新人加入。对选择退出的人,夏华等人不进行任何挽留,没必要,这种人精神意志和毅力不过关,留下也没用。

为激励乡勇们的训练干劲,夏华特地掏出大把银子设立了战斗技能比拼奖罚制度,这并不是他的创举,戚公当年在组建和训练戚家军时就用上了这个制度。戚家军考核士兵们战斗技能的评比标准细分为九个等级,夏华的团练缩减了三个,分为上上、上、中上、中、中下、下一共六个等级,一个月考核一次。

在考核中获得上上、上的,会得到奖金奖励,还会被升官,中上、中的,既不奖励也不惩罚,中下和下都是不合格,都要挨棍子,累积三次下直接淘汰开除。军队不养弱者和废物。

这套战斗技能比拼奖罚制度出来后,乡勇们都产生了危机感,愈发不敢懈怠,更加勤奋苦练,还互相竞争、彼此较劲,形成了良性竞争的氛围,实际上,就算没有这套制度,夏华团练绝大部分乡勇还是非常勤奋刻苦训练的,用他们的话说:

“我们都是逃难到外地的异乡人,不但受尽欺负,还天天饿肚子,是夏公子让我们现在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而且夏公子把我们编成团练乡勇、天天训练我们是为了让我们有保护自己的能力,我们要是好吃懒做、偷奸耍滑,那还是人吗?就算是狗,也懂得感恩啊!”

尽管夏华从未向乡勇们灌输效忠他个人的思想,但乡勇们都对他感恩戴德,这种极度的感恩之情不需要刻意的引导,会自然而然地转变成赤胆忠心。

夏华的住处,唐诗诗和宋词儿正在院子里洗衣服。

宋词儿无精打采地搓揉着夏华的臭袜子,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轻唤唐诗诗:“诗诗姐。”

唐诗诗抬起头:“嗯?”

宋词儿轻声道:“你不觉得这个夏公子很奇怪吗?”

唐诗诗眨眨眼:“哪儿奇怪了?”

宋词儿愈发压低声音,俏脸微红地道:“不是说男人看到美色就会像狼一样的么...我们都跟他好几天了,他却到现在也没碰过我们,就天天让我们给他洗衣服做饭干家务杂事,他...是不是不行啊?”

唐诗诗噗嗤一声掩口而笑。

宋词儿面红耳赤:“诗诗姐,你别笑了,我说的难道不是?”

唐诗诗止住笑,伸手拢了拢头发:“你看他那副龙精虎猛的样子,怎么可能不行?他呀...”她眼神迷离、若有所思,“天天忙着他的大事呢,哪儿还顾得上这种事。”

“大事?”宋词儿有点惊讶,“什么大事?”

唐诗诗看向宋词儿:“你还看不出来么?”

宋词儿似乎明白了:“哦...”

夏华不知道唐诗诗和宋词儿在背后这样议论他,他懒得关心,因为他现在整天忙得飞起。小丈夫一日不可无钱,大丈夫一日不可无权,金钱美女之类的俗物,是小丈夫的追求,夏华不是小丈夫,他是大丈夫,他心里装的是天下苍生、神州山河、金戈铁马,境界压根就不是一个级别的。

忙碌会让人忘记时间,不知不觉,十天过去了。

站在庄园场地边,夏华满耳人声鼎沸,看着处处如火如荼、人流如织、飞沙走石的场景,他越看越喜悦,经过十天加十夜的赶工,他的私人军事基地总算有个雏形了,首先就是外面那道围墙,已基本上竣工,全长约五公里,高一丈有余,厚三尺多,全部是用砖石修建成的,还使用了夏华提供“秘方”、程家生产的初级水泥,锦上添花地使其相当坚固结实。

围墙进出门口有四,两个是南北的陆门,两个是东西的水门。

这道围墙在本质上只是民间大宅子院墙的放大加强版,并非专门的军事城墙,不能用于防御作战,夏华就只是要建个大大的院墙,建城墙的话,成本会翻倍翻倍再翻倍,并且官府马上会来人。

外墙内的庄园里,建材、粮食等物资堆成了一座座小山,各种工具的乒乒乓乓声、人喊马嘶牛吽声震耳欲聋,成百上千的窝棚遍地开花,密密麻麻但井然有序,这些窝棚是难民们临时搭建、暂时居住的地方,因为夏华下令把绝大部分的资源用于修建外墙,一时间来不及给难民们盖房子,好在现在是夏天,气温炎热,用窝棚讲究一下没问题。

庄园里的各类区域都已经规划好,一些建筑的地基也已经打好,几条主要的道路、排水沟渠都能看出线条轮廓了。

🅑  Q  ℊ  ok. n  e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