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7章 兵工厂、火器(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夏华同样谦和回礼:“李兄你好。”
李建业是福建人,从小听戚家军打倭寇的故事长大,自幼痴迷火器特别是火铳,曾先后拜多位火器能工巧匠为师,精擅火铳技术,今年四月,北京被李自成大军攻陷,大明朝灭亡,得知这一消息的他震惊悲愤,启程前往南京,想要投效弘光朝,发挥胸中所学所长为国效力,但到南京后,他却报国无门,以至于怀才不遇、有志难伸,正好碰到夏华的人,便来扬州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47章兵工厂、火器(第2/2页)
“欢迎,欢迎!有了火炮,再有火枪,这下可就齐全了!”夏华喜笑颜开地看着李建业。
四人里的那个女子约二十岁,长得眉目如画、柳眉杏眼、樱口朱唇,个子高挑挺拔如松,蛮腰楚楚纤细紧绷,身上洋溢着一股跟丁宵音一样的飒爽英气,一看就知此女是个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富家大小姐。
“我姓杨名子婧,”对方大马金刀地自我介绍道,“家祖父是当年戚公麾下战将杨文通。”
又是一位戚家军的后人!夏华十分惊讶:“杨姑娘,你是怎么从老家浙江来到我这儿的?”
杨子婧十分爽快地道:“因为我自小崇拜的偶像除了戚公就是秦贞素将军,为了圆这个梦想,我便从家里偷跑出来,听说了你的事,便来你这里试试能不能在你这里实现我的梦想。”说着,她又神色间颇有傲意地道,“你放心,我对火器也很在行,因为它正是我这样的女人能够不输给男人的凭依,所以我也打小就玩火器和研究火器。”
夏华笑着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杨子婧道:“这不是明摆着的吗?在没有火器的时代,女人因为体能、力量天生大不如男人,所以上战场跟男人对打是毫无胜算的,双方都用冷兵器,除非天赋异禀者,女人绝对打不过男人,但是,有了火器后,男女就平等了,只要手指稍微用力扣动扳机,弱不禁风的女子也能在百步外轻易杀死一个彪形大汉,所以,我对火器热爱无比,这玩意儿真是太棒了!”
夏华哑然失笑:“好吧,欢迎你。”正好丁宵音缺个志同道合的闺蜜。
“夏公子,您好,我的名字叫卫匡国,”那个老外操着有些生硬但吐词十分清晰的汉语官话向夏华自我介绍道,“这是我来大明后特意取的汉文名字,我本名马尔蒂诺·马尔蒂尼,来自意大利,是一名传教士。”
“欢迎,欢迎,”夏华友善地微笑着看向卫匡国,“欢迎阁下来到大明中华。”
众所周知,从明朝中期开始,中国和西方的交流踏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大批西方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以商人和传教士为主,他们中的很多人对中国历史和中西交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最早来华的传教士里,最著名的人是利玛窦,他在中国最好的朋友便是徐光启,所以,徐光启精通西学,他的学生孙元化也精通西学。
卫匡国在六年前被派遣来华传教,足足用了四年多的时间,他才在前年到达中国,去年,他抵达杭州,一年来,他一直在浙江活动,一边四处游历,观察中国的山川地理和风土人情,一边勤奋刻苦学习汉语和汉文化。
对中国眼下的巨变大势,卫匡国自然非常清楚,夏华派人前往浙闽粤地区聘请火器专家,卫匡国机缘巧合地知道了这事,他本就有意“到中国最繁华的扬州看一看”,便主动过来了。
对卫匡国这种老外,夏华还是十分重视的,这些传教士几乎个个博学多才而且见多识广,都是杰出的人才,撇开宗教上的东西,这种外国人才自然是多多益善的,夏华只会楚才晋用,不会盲目排外。
“能有几位相助,我如虎添翼。”夏华最后满怀憧憬地道,“行,以后我们团练的火器研发和制造、火器部队的组建和训练等等,就请几位多多费心了!”
四人一起答应,李建业补充道:“夏华兄,我听说安徽宁国有一位火器大师,名叫焦勖,此君在火器上的造诣虽不如火东先生,但也是出类拔萃、非常难得,你可派人立刻前去宁国打探,将他请来,我肯定,团练的火器事务若有他的参与和主持,必会竿头直上、突飞猛进。”
“好!”夏华心头更喜,人才,特别是大师级的人才,太金贵了。
“哦,我知道这个焦勖。”卫匡国受到提醒,“他有一位德意志传教士好友名叫汤若望,两人曾合作编纂著成《火攻挈要》一书,汤若望先生同样精通火器,他曾受崇祯皇帝的命令为大明军队铸造出新式大炮,夏公子,如果你能把汤先生也请来助你,那就真是锦上添花了。”
“必须的!”夏华越听越按捺不住,他马上就会派人专门去寻找焦勖和汤若望。
“时间宝贵,不能浪费,”夏华目光炯炯地看着王业成、李建业、杨子婧、卫匡国,“请开始你们的工作吧!需要什么,尽管跟我说!我必全力满足!”
𝐁 ℚ 𝔾 ok. n e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