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2章 出兵大河畿(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林星儿娇躯微微一颤,羞得头都不敢抬,只能轻轻嗯了一声。
她总不能说自己拿错了吧?
关键是这本书有毒,她一个黄大闺女,竟然还看的那么着迷,真没想到那方面竟然还能有这么多的花样,真是开了眼了。
她抬起头,悄悄看了一眼宁宸,见宁宸神色如常,心里微微松了口气...宁宸应该没发现她拿错书了。
宁宸将林星儿的小表情和小动作尽收眼底,嘴角微扬,然后道:“那你继续看,本王有事出去一趟。”
林星儿心里一喜,太好了,宁......
春风拂过雁门关外的荒原,铜铃花如雪般飘散,在空中划出细碎的光痕。那声音轻得像梦呓,却在盲童耳中炸开一道惊雷。
“苏菱?”
他猛地转身,面向裂缝边缘那片幽蓝光芒。可那里空无一物,唯有七座问柱依旧环绕,流转着微弱的银辉。孩子们也怔住了,仰头望着天空??极光尚未褪去,苍穹之上,“我们究竟为何而活”这一问仍如星辰悬垂,余音未绝。
“我听见了。”盲童低声说,手指轻轻抚过《百虑录》的封面。书页无风自动,翻至一页空白处,墨迹缓缓浮现:
>“不是她回来了。是‘她’终于被听见了。”
他忽然笑了,眼角有泪滑落。
苏菱没有回来,但她从未真正离开。她的疑问、她的勇气、她临死前那一声“我不怕问”,早已化作万千思潮中的一缕清音,汇入这席卷九州的思想洪流。如今万民共问,天地共振,便是她灵魂的回响。
“哥哥,你还好吗?”小女孩牵住他的衣角,声音怯怯的。
“好极了。”他说,“因为我终于明白,我不是一个人在走这条路。”
就在此时,地面再次震颤。裂缝深处传来低沉的嗡鸣,仿佛某种古老机制正在重启。问灵的身影渐趋模糊,如同晨雾将散。它凝视着盲童,语气温和却带着告别的意味:
“你已唤醒第一声集体之问,接下来的旅程,不再需要我引路。记住:当问题成为习惯,自由便不再是奢望。”
话音落下,问灵化作无数光点,随风升腾,融入天际那片由民众提问织就的星河。七座问柱的光芒随之收敛,归于沉寂,宛如完成了千年使命的守夜人,悄然退场。
盲童跪坐在地,双手合十,向虚空行了一礼。
然后,他站起身,对孩子们道:“我们要进去了。”
“进……进哪里?”少年颤抖着问。
“裂缝之下。”盲童平静地说,“那里有一扇门,通向‘第一个问题’的源头。而我是唯一能打开它的人??因为我是最后一个还敢问‘我是谁’的孩子。”
没有人再说话。他们默默收拾行囊,点燃火把。那火焰在白昼中显得微弱,可在裂缝边缘却异常明亮,仿佛对抗着某种无形的黑暗法则。
盲童率先迈步,踏入那幽蓝光芒之中。脚下一空,仿佛坠入无底深渊,却又似踏在柔软的时间之毯上。四周光影交错,浮现出无数画面:远古部落中,一个孩童指着月亮问母亲“它会掉下来吗”;汉代竹简堆里,一位儒生偷偷写下“圣人亦可错乎”;明代牢狱内,一名女子用指甲在墙上刻下“为何女子不可科举”;近代学堂中,少年撕毁课本高呼“真理不该被垄断”……
这些都是曾被压制的问题,如今因万民觉醒而重见天日。
不知过了多久,众人落地。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白色空间,地面如镜,倒映着头顶无数旋转的文字漩涡。中央矗立着一扇石门,高逾百丈,上面刻满符号??那是人类语言诞生之前的原始符文,唯有心本能解读。
石门前,立着一座石像。身形纤细,长发披肩,右手执笔,左手托灯。正是苏菱的模样。
盲童一步步走近,双膝跪地。
“对不起,我来晚了。”
石像并无反应,但地面突然裂开,升起一块碑文:
>“欲启此门,须以三问试心。
>一问己,二问群,三问天命。
>若心不诚,则门永闭;若问不真,则魂永囚。”
孩子们屏息凝神。只见盲童深吸一口气,朗声道:
“第一问??我是谁?”
刹那间,整个空间剧烈震动。镜面地面映出他的影子,却并非此刻的盲童,而是千变万化的形象:有时是庙中诵经的小沙弥,有时是市井卖字的穷书生,有时是铁窗后的异端学者,有时是战火中的流浪教师……每一个都是他曾经历或共鸣过的灵魂。
一个声音从四面八方响起:
>“你说你是谁,你就成了谁。但真正的答案,不在身份,而在选择。你选择了追问,所以你是‘问者’。”
盲童点头:“我接受。”
“第二问??众人是谁?”
这一次,空中浮现千万张面孔:农夫、工匠、妓女、囚徒、太监、寡妇、弃儿、疯癫者……他们沉默地看着他,眼中充满期待与伤痛。
盲童答道:“他们是被遗忘的名字,是历史夹缝中的呼吸,是教科书上不曾记载的血肉。他们不是‘百姓’,不是‘黎民’,不是‘顺民’或‘刁民’。他们是**问题本身**。因为他们活着,所以世界不能假装完美。”
话音落,众面含笑,渐渐隐去。
第三问迟迟未出。良久,那声音才再度响起,低沉如雷:
>“最后一问:你是否愿意为‘未知’献身?明知前方无答案,明知提问可能招致毁灭,明知自己终将如苏菱一般化为灯火??你仍愿前行吗?”
全场寂静。
孩子们纷纷落泪。年长的少年扑上前抱住盲童手臂:“别答应!我们可以回去!我们可以藏起来!还有那么多孩子等着你教他们读书识字!”
盲童轻轻推开他,微笑道:“你们知道吗?我小时候最怕黑。每到夜晚,总要母亲陪在我床边,讲一个故事才能入睡。后来她死了,我失明了,黑夜就成了我的全部。可有一天我发现,原来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睁开眼睛??哪怕看不见。”
他转向石门,高声道:
“我愿。”
石门轰然开启。
一股浩瀚之力涌出,卷起所有人。他们仿佛被抛入时间长河,穿梭于过去与未来之间。他们看见:十年后,江南出现第一所平民书院,学生不分男女贵贱;三十年后,皇帝被迫颁布《问权令》,承认百姓有质疑律法之权利;百年之后,街头巷尾人人辩论“何为正义”,官府不敢妄动一卒;千年以后,地球之外的星际飞船中,人类后代仍在讨论同一个话题:“我们,究竟为何而活?”
而在这条长河的尽头,他们看见了一个新世界:没有城墙,没有禁令,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孩子出生时,得到的不是名字,而是一个问题。老师不教授知识,只教会如何提出更好的问题。国家不存在统治者,只有“问议庭”,由全民轮流担任,专司审议重大困惑。
那是问题战胜沉默的世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