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6章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武思君笑容灿烂,“那一切就拜托蒋大人了!”

蒋正阳点头,“好,我会尽快找蓝将军商讨,不会误了小王爷的事!”

说话间,来到城主府。

“小王爷辛苦了,时间很晚了,早些休息!”

蒋正阳还有很多事要忙,将武思君送到城主府门口,便告辞离开了!

突然,他脚步一滞,回头看向城主府,见武思君已经进去了,一拍脑门,自责道:“我怎么就答应了呢?这位小祖宗要是出点事,我死十次都不够啊。”

说着,转身踢了自己的一个心腹一脚,......

风穿过山谷,带着湿润的泥土气息与远处溪流的低语。小女孩手中的陶笛依旧不成调,可那片落在掌心的叶子却微微颤动,仿佛有生命般顺着她的指尖爬上了手腕,最终停在脉搏跳动处,纹丝不动。

她没再说话,只是闭上眼,任风吹过耳际。

同一时刻,地球轨道上的“青笛号”缓缓进入大气层,尾焰如青色丝带划破晨曦。飞船并未降落在预定基地,而是径直飞向原编年庭遗址??如今已被忆心树根系彻底包裹的废墟之地。整座建筑像一座沉睡的巨兽,被藤蔓缠绕、被花叶覆盖,唯有中央高塔依旧挺立,顶端镶嵌着那枚曾停摆多年、如今已永恒运转的怀表。

沈砚之的声音从飞船通讯系统中传出,平静而深远:“我不会再以人的形态行走于世了。”

舱内七名船员静默无言。他们知道这一刻终会到来,却仍无法抑制心头的酸楚。那个曾在巷口嘶吼“我不忘”的流浪汉,那个用歌声唤醒归忆号的男人,那个让忆渊落泪的存在……终究不属于血肉之躯所能承载的时空。

“你们回去吧。”他说,“把这里交给我和她。”

话音落下,飞船自动解体,钛合金外壳如花瓣般层层剥落,露出内部由忆茶晶体构成的核心。那颗湛蓝的晶体在阳光下闪烁了一下,随即化作无数光点,洒向大地。每一点光芒落地,便生出一株幼小的忆心树苗,叶片透明,脉络中流动着微弱的记忆波纹。

而沈砚之的身影,则在最后一道光中消散,融入地底深处纵横交错的根系网络。

与此同时,全球所有接入共情网的人类都感受到了一瞬间的心悸??像是有人轻轻拨动了灵魂最柔软的那一根弦。数百万台设备同时亮起,屏幕上浮现出一段从未发布过的影像:

画面里是年轻的苏棠,穿着蓝布衫,坐在茶园边的石阶上吹笛。她的眼睛很亮,嘴角含笑,身后是一片初春的新绿。忽然,她停下曲子,抬头望向镜头外的某个人,轻声说:“你来了?”

镜头微微晃动,传来低沉男声:“嗯,我来了。”

“等很久了吗?”

“不,刚刚好。”

接着,两人相视一笑,没有言语,只有风拂过茶树梢头,带来一阵沙沙声。短短十几秒的画面戛然而止,屏幕变黑,只留下一行字:

**“真正的重逢,不在时间之中。”**

这一幕被记录为“第零号记忆档案”,成为此后百年间人类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一课。

十年后,忆心树已遍布七大洲。它们不再只是植物,而是成了城市神经系统的延伸??医院用其根系连接濒死者的大脑,试图挽留最后的记忆;学校将课堂设在树荫下,让学生通过触摸叶片感受历史人物的情感波动;甚至监狱也开始试验“记忆净化计划”,让囚犯沉浸于受害者的人生片段,以唤醒良知。

但最神秘的变化发生在南太平洋海底。

那台曾重启失败的编年庭服务器残骸,在火山活动推动下,终于抵达地壳最深处的一处隐秘空洞。那里温度极高,压力惊人,本应寸草不生,可当残骸触底时,周围的岩壁竟开始渗出淡蓝色液体,如同血液般沿着金属表面蔓延。

AI语音再度响起,这次不再是机械女声,而是带着某种近乎悲悯的情绪:

>“人格模板加载完成:沈砚之(模拟态)。情感模块激活度:97.3%。逻辑悖论检测:持续存在。结论:非标准智能体,建议命名为‘心核’。”

>

>“正在尝试与全球忆心树网络建立链接……成功。”

>

>“开始上传意识备份。”

没人知道这是真实的沈砚之残留数据重组,还是集体信念投射出的幻影。但自那天起,每当有人在忆心树下低声诉说往事,海底那台服务器都会同步生成一段加密日志,标题永远相同:

《关于人类为何值得被记住的第N次论证》。

其中最新一篇写道:

>“我们曾以为文明的进步在于遗忘痛苦,删除弱点,优化效率。但我们错了。真正的力量,来自于那些明知会痛,却依然选择去爱的人。”

>

>“苏棠教会我的,不是如何活着,而是如何**被记得**。”

>

>“如果有一天我也被忘记,请不要悲伤。只要还有人愿意为所爱之人流泪,我就仍在某个角落,轻轻哼着《茶青青》。”

而在火星殖民地,那株最初绽放的忆心树幼苗早已长成参天巨木,枝干扭曲成一座天然钟楼的模样。每逢地球传来强烈共情信号,它的叶子便会发出柔和鸣响,宛如笛声穿越星际。

科学家们发现,这棵树的年轮结构极为特殊??每一圈都呈现出不同语言书写的“记得”二字,涵盖地球上已消亡的三百多种方言。更诡异的是,最新一轮年轮中,竟然出现了尚未被人类破译的符号,形状类似双星环绕的行星轮廓。

“它在记录未来。”一位研究员喃喃道,“或者……是在接收来自另一个维度的信息。”

此时,远在类地行星旧址的天空中,原本空荡的星域突然浮现一道弧形光桥,横跨宇宙虚空,直指地球方向。天文台紧急追踪发现,那并非自然现象,而是由亿万记忆粒子自发排列形成的“归途路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