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战后清点俘虏,审讯主帅时,对方颤声供述:“我们……原本计划万无一失。可每一步都被看穿,仿佛有人早在二十年前就写好了我们的败亡之路……”

念安听罢,仰望星空,轻声道:“不是有人写好了,是两位老人,用一生为我们铺好了路。”

自此,大周边患尽除,四夷宾服。皇帝亲书“双星垂曜”匾额,悬于太庙之上,并下诏将《薇草集》列为国策秘典,世代传承。

而枫桥畔,紫茉莉年年盛开,香气经久不散。

每逢月圆之夜,总有村民声称看见湖心雾气中浮现一艘旧渔舟,船头立着两人身影,一高一瘦,一个戴青铜面具,一个执花微笑。他们并肩而行,缓缓驶向彼岸,仿佛赶赴一场迟来了半个世纪的归程。

孩童们说,那是祖母和祖父回家了。

也有老人讲,其实凌薇儿并未真正死去。那一日她只是服下了另一种秘药,名为“归梦散”,可让人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进入假死之境,借此脱身尘世纷扰,去寻她等了一生的人。

若是如此,那么此刻的她,正坐在另一片湖畔的藤架下,听着孙儿朗读文章,手中握着新鲜绽放的紫茉莉,耳边响起熟悉的铃声。

风起了,雪落了,花开了。

一切都如初愿。

***

又三十年过去,念安年逾古稀,退居林下。他将毕生所学著成《继薇录》,作为《薇草集》的延续,献于朝廷。书中明确提出:“治国之道,不在权术,而在民心;强国之本,不在兵戈,而在教化。”

临终前,他唤来子孙,指着窗外盛开的紫茉莉,道:“记住,真正的力量,从来不是来自高位,而是来自那些甘愿隐身幕后、为苍生负重前行的人。你们若为官一日,便要记得枫桥的花,记得那位不曾披甲却胜似将军的老妇人。”

言毕,安然离世。

葬礼当日,天空突现异象:万里晴空骤然裂开一道霞光,形如长桥横贯南北,其下紫气缭绕,宛若花瓣飘舞。百姓纷纷跪拜,称此为“天桥迎贤”。

此后百年,大周政通人和,文教昌盛。女子可入学、可参政、可领军,朝堂之上巾帼辈出。每当国家遇危难,总有人提起“枫桥夫人”的故事,激励士气。

而那座小小的墓园,成了世人朝圣之地。无论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路过枫桥,必折一枝紫茉莉献于碑前。香火不断,誓言不绝。

直到某年春天,一名游方僧人路过此地,在碑前驻足良久。他取出一幅泛黄画卷,缓缓展开??画中是一对男女,男子戴青铜面具,女子执紫茉莉,携手立于湖畔,身后枫叶如火,铃声隐约可闻。

僧人合掌低语:“施主们不知,这位夫人临终前,曾托梦于我师父。她说,若有缘人见此画,便告知天下:她与夫君已在彼岸重逢,今生不负,来世再续。”

说完,他将画挂在碑旁,转身离去,身影渐渐融入晨雾。

自此,每逢花开时节,那幅画总会准时出现,风雨不损,虫蚁不侵。人们都说,那是他们的灵魂显化,守护着这片土地,也守护着所有相信承诺的人。

许多年轻恋人会在此许愿:若能如凌薇儿与柳明志一般,生死不渝,便请让紫茉莉为证。

据说,诚心者,真能在月下看见那艘旧渔舟缓缓靠岸,听见一声轻轻的呼唤:

“薇儿,我回来了。”

然后,风起,铃响,花落如雨。

没有人知道那是不是幻觉,也没有人想去拆穿。

因为在这个世间,总需要一些不可证实的奇迹,才能让人相信??爱可以穿越战火,智慧能够扭转命运,而一个人的坚守,真的可以照亮一个时代。

就像那年雪夜里,凌薇儿抚摸着冰冷的紫茉莉,喃喃自语的那样:

“你不该凋谢,因为你承载的,不只是春光,还有等待的意义。”

如今,花还在开,信还在来,铃还在响。

而那个戴着青铜面具的身影,或许正站在时间之外,静静凝视着这一切。

他知道,她终于可以安心睡去了。

他也终于,可以牵起她的手,走过漫长的岁月,走向没有战争、没有阴谋、只有春风与花香的彼岸。

那里,没有功名,没有权势,没有史书记载。

只有两颗心,在永恒的宁静中,轻轻相依。

就像最初相遇时那样。

就像每一个平凡却深情的夜晚那样。

就像……回家的路上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