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太子妃的赈灾指南:捐嫁妆不如捐智商(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琉璃瓦上的积雪未化,毓庆宫的地龙烧得人脊背发烫。石静娴盯着案头黄河舆图,朱砂笔尖悬在开封府段河道上迟迟未落——昨日八百里加急奏报,冰凌堵塞河道,沿岸三十州县已成泽国。
“殿下,内务府送来各宫捐赈名录。”何玉柱捧着鎏金托盘跪得膝盖发青,盘中账册厚得能砸死人。石静娴随手翻开一页,太子妃石佳氏捐赤金头面十二副、东珠一斛的记录赫然在目,笔迹锋利如刀,是胤礽的亲笔。
她忽地笑出声。那男人顶着太子妃皮囊在后宫搅风弄雨,倒把“贤良淑德”演得炉火纯青。正要合上册子,尾页一行蝇头小楷刺入眼帘:索额图献粮八千石,附注“南苑马场草料折银”。
“好个草料折银!”朱砂笔“啪”地戳穿宣纸。南苑战马三月前已调往准噶尔前线,哪来的草料可折?这老狐狸分明是把陈年霉米换个名目充数,偏那群御史还当是忠君体国3。
暖阁外忽起喧哗,十阿哥裹着狐裘闯进来,鼻尖冻得通红:“二哥!汗阿玛让您去乾清宫挨骂!”见石静娴愣神,他压低声音凑近:“三哥说您那‘以工代赈’是拿灾民当牲口使,九哥在旁帮腔,说不如让富户捐嫁妆……”
石静娴抓起鹤氅就往外走。宫道积雪被太监扫成两堆,像极了黄河两岸饥民与权贵的楚河汉界。她想起现代勘查过的清代赈灾档案,康熙朝三十六年河南水患,地方官逼寡妇典当嫁妆换粥票,最终引发民变——历史果然是个轮回。
乾清宫里炭盆烧得噼啪作响。康熙捏着河南巡抚的折子,指尖在“人相食”三字上反复摩挲。石静娴甫一进门,三阿哥便阴阳怪气道:“听闻太子殿下要灾民凿冰挖渠,这冰天雪地的,怕不是嫌饿殍不够多?”
“三弟可知开封府粮价几何?”她解下鹤氅扔给太监,袖中滑落一卷《河工考成》,“昨日米价已涨至三钱一斗,若放任流民聚集,不用等开春化冻,暴乱先能冲了保定府!”
九阿哥嗤笑:“那就让江南盐商捐银……”话音未落,石静娴“哗啦”抖开账册:“去年两淮盐税亏空四十三万两,九弟府上陈侧妃之父,恰是扬州盐运使吧?”少年霎时白了脸。
康熙目光如电扫过众人。石静娴趁机展开舆图:“儿臣请仿圣祖治河旧例,令灾民以劳力换粮票——壮丁日凿冰一丈得糙米二升,老弱编苇席挡风,每席换粟米半升。”她指尖划过黄河北岸,“至于银钱,儿臣欲开‘捐监例’。”
满殿哗然。索额图手中茶盏“当啷”坠地——所谓捐监例,便是许富户捐粮换国子监入学资格,这等于动了科举清流的命根子。石静娴恍若未闻,继续道:“另设‘河工债券’,许百姓以田契抵押,来年以修复的官田收成兑付。”
“胡闹!”三阿哥气得冠缨乱颤,“太子莫不是要学那宋朝王安石?”
“三哥说笑了。”石静娴轻笑,“王安石变法败在急功近利,儿臣这法子却是跟索相学的——”她突然转向索额图,“听闻大人上月将通州粮仓陈米掺新米运往山西,折价竟比市价高出三成,这般点石成金的手段,才是真正的济世良方!”
索额图扑通跪倒,康熙的脸色已阴得能拧出水。石静娴趁机递上密折:“儿臣查过户部档案,仅南苑虚报草料一项,十年间贪墨银两便达八十万之巨。”她目光扫过瑟瑟发抖的九阿哥,“若将这些银子用于治河……”
“够了!”康熙突然拍案,“保成留下,其余人滚出去!”
众人如蒙大赦。石静娴垂首而立,听着康熙粗重的喘息声。良久,老皇帝叹道:“你近来行事,倒让朕想起年轻时擒鳌拜的样子。”他突然剧烈咳嗽,“索额图……不能再留了。”
石静娴后背沁出冷汗。她本意是借力打力,却不料康熙早已布好棋局。正要开口,康熙却话锋一转:“你可知太子妃今晨向太后献了什么?她把大婚时的龙凤喜烛熔了,铸成三百把铁铲送往河南。”
毓庆宫里,胤礽正对镜卸簪环。石静娴闯进来时,他头也不回道:“捐嫁妆这等蠢事孤不屑做,但太后私库的三十万两,明日就会存入户部赈灾专项。”镜中美人勾起唇角,“比起熔蜡烛,孤更想熔了索额图的脑袋。”
窗外风雪呼啸,案头烛火“啪”地爆出灯花。石静娴望着舆图上蜿蜒的黄河,突然道:“我要重设河道总督衙门。”
胤礽手一抖,金镶玉步摇坠地:“你疯了?河督是肥差中的肥差,六部多少人盯着——”
“所以要你来当。”石静娴捡起步摇插回他发间,“以太子妃身份随驾河南,明面上是替太后巡视赈灾,暗地里清查河工账目。”她压低声音,“索额图的罪证,可都在河堤溃口处埋着呢。”
更漏声声,雪粒子砸在窗棂上簌簌作响。两人对着舆图谋划至东方既白,侍女进来添炭时,只见太子执着太子妃的手在图上勾画,一个玄衣玉冠,一个云鬓华服,烛火将两道影子融成密不可分的山河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