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新职分授(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951 章:新职分授(至元四十四年秋的双廷任事)(至元四十四年秋?白虎殿授职仪式与双廷各司)

双廷议事司的烛火燃到三更,耶律楚材面前的《授职预案》已被批注得密密麻麻。右廷汉臣周显坚持 “王恂当入户部管农耕”,手里攥着江南水利的急报:“王状元编《虎历》懂农时,正好去督建江南新渠,比编历法紧要!” 左廷蒙古那颜帖木儿却拍案反驳,指着驿路损耗的账簿:“巴图熟悉草原地形,该去管左廷军驿,怎么能让他去管无关紧要的牧政?”

争执的核心是 “权责匹配”—— 右廷怕王恂脱离农耕、失了汉臣根基,左廷恐巴图远离军驿、弱了草原话语权。耶律楚材揉着眉心,将预案推到两人面前:“萧将军有话,新科授职要‘补双廷短板’:右廷历法只标汉地节气,缺草原转场时间;左廷驿路只记蒙古驿马,漏汉地驿站衔接 —— 王恂入右廷编历,巴图掌左廷驿路,正好互补。”

周显仍不服,让书吏取来《至元历法旧稿》:“编历有郭守敬足矣,王状元去管农耕,能让江南多收三成粮!” 帖木儿也急了,掏出草原驿卒的抱怨信:“军驿缺懂草原的人,巴图去了能整顿驿马,不然明年军需送不到!” 两人僵持时,李默送来萧虎的手谕:“历法定农时、驿路通军需,皆为治世根本,王恂编历需纳草原转场,巴图管驿需融汉地登记,不得偏废。” 手谕落地,争执方歇 —— 谁都清楚,这是 “借授职促互融” 的深意,不是简单的权责分配。

次日,耶律楚材召来王恂与巴图。他指着历稿上的 “草原空白页”:“王状元,编历时要添‘草原转场时刻表’,比如‘清明后十日,云州牧民转场至北坡’;” 又翻到驿路账簿:“巴图总管,管驿时要学汉地‘驿站登记法’,每匹驿马都要记‘出发、抵达时辰’,避免丢失。” 王恂与巴图对视一眼,都躬身领命 —— 他们懂,这不是单纯的任职,是要做双廷协调的 “纽带”。

王恂刚到右廷历法司,就被老臣卢景裕拦住。卢景裕握着《授时历》初稿,语气带着质疑:“你年纪轻,编汉地历法尚可,添草原转场,怕不是纸上谈兵?” 王恂没争辩,只递上《虎历》修订草稿,上面用红笔标着 “云州牧民转场与节气对应”:“卢大人,去年我去云州,见牧民因不知‘清明后有霜’,转场时冻死二十只羊,今年编历,不能再让这种事发生。”

为摸清草原转场规律,王恂带着历法司书吏去了云州千户所。老牧民帖木尔听说他是来编历的,拉着他去看牧场:“我们转场看草色,草黄了就走,可草色有时不准,若历书上写着‘霜降前五日必转场’,我们就敢提前准备。” 王恂蹲在草地上,用小楷记下 “草色三阶对应节气”:浅绿(清明)、深绿(夏至)、黄褐(霜降),还让书吏画下草样,贴在历稿旁 —— 这些细节,是汉地历法从未有过的。

调研时,王恂发现草原驿路与转场常冲突:牧民转场时,驿马也需赶路,常因争抢水源闹矛盾。他立刻记在《编历备注》上:“需在历书中标‘驿路与转场错峰时间’,如‘云州转场在清明后十日,驿马通行在清明后五日’。” 这想法让陪同的蒙古千户眼前一亮:“若能这样,我们转场不碍军需,驿马也不碍我们,太好了!”

回到中都,王恂将调研结果整理成《草原历法补编》,共十三条,涵盖转场、牧马、备冬草的节气节点。卢景裕看后,收起了之前的质疑:“这些细节,比单纯编农时历法更有用,能安草原,也能稳农耕 —— 你做得对。” 王恂却道:“还得请巴图总管帮忙,他懂驿路,能帮我定准错峰时间。” 他主动去找巴图,显露出 “互学” 的诚意,也为后续协作埋下伏笔。

巴图到左廷驿路司报到时,迎接他的是一片沉默。驿路司的蒙古千户们觉得 “他太年轻,没管过军驿”,汉地驿丞老李更是私下嘀咕:“草原人管驿路,怕只懂骑马,不懂登记,丢了驿马都不知道。” 巴图没恼,只让千户们拿来近半年的驿马损耗账:“先看看问题在哪,再说我能不能管。”

账册上的记录混乱不堪:蒙古文只记 “驿马十匹,送军需至云州”,没写出发时间、骑手姓名;汉文虽记了时间,却没标驿马毛色、健康状况。巴图指着账册问:“若驿马丢了,怎么找?只记‘十匹’,跟没记一样。” 千户们语塞,老李却道:“汉地驿站有‘三联单’,骑手领马时填单,驿站存一联,骑手带一联,接收地存一联,丢了能查。” 巴图眼睛一亮:“这法子好,咱们就学!”

为学汉地驿站管理,巴图特意去了中都最大的汉地驿站 —— 朱雀街驿站。老李教他填 “三联单”:第一联写 “驿马毛色、年龄、健康”,第二联记 “出发时辰、所送物资”,第三联标 “接收人需签字”。巴图学得认真,还按草原习惯加了条:“骑手需在单上画‘狼牙符’(草原信誉标记),画了符就不能丢马,丢了要赔。” 老李笑着点头:“这样好,既用了汉地的登记法,又有你们草原的规矩,骑手不敢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