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烽火研途的春寒(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2003年的春天,被一种莫名的紧张气氛笼罩。新闻里,“非典型肺炎”(SARS)的消息开始零星出现,虽然距离哈工大所在的北国尚远,但空气中已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哈工大校园加强了出入管理,课堂和实验室里,口罩成了常见的风景。

在“单兵智能系统联合实验室”内,气氛却比窗外的春寒更加炽热。代号“钢流”的意念驱动单兵辅助系统原型机,正经历着最严苛的集成与调试。巨大的工作台上,左侧是“灵犀”BCI系统的轻量化头带(改进版干电极,更舒适)和腰挂式“脑电盒”,右侧是“铁腕”护臂的强化版——覆盖范围从小臂延伸至上臂,增加了肩部支撑点,助力能力更强,代号“铁臂”。两者通过一根加固的数据线缆相连,核心是李思远团队开发的“意念-机械”协同控制中枢。

攻坚“钢流”:意念与钢铁的共舞

核心挑战:如何让“灵犀”稳定识别的意念指令,无缝、精准、安全地驱动“铁臂”的机械力量?

1. “神经”连接:协议与接口:

“灵犀”输出:运动想象指令(左臂动、右臂动、双臂动、停止) + 认知状态(专注度、疲劳预警)。

“铁臂”输入:目标关节(肩、肘、腕、手)的期望运动轨迹(角度、速度、力矩)。

“翻译官”中枢: 开发专用协议和转换算法。例如:识别到“左臂动”意图,结合当前疲劳等级,计算出左肩、左肘、左腕的协调助力曲线(避免过力或动作不协调)。难点在于延迟补偿(BCI识别有延迟)和动态适配(不同负重、姿势下的助力需求不同)。

2. 安全枷锁:多重保险:

意图确认: 连续识别到两次相同意图才触发动作,防止误触发导致危险。

力矩限制: 严格设定各关节最大输出力矩,并在硬件(电流检测)和软件(力矩环控制)双重设限。

姿态监控: IMU实时监测身体姿态,若检测到失衡风险(如助力方向错误或过猛),立即切断动力。

物理急停: 保留物理按钮,一键全系统断电。

“思远,安全冗余必须堆到极致!战士的生命开不得玩笑!” 陈默在代码评审会上反复强调。

3. “人机一体”训练:

首批受训的吴超等骨干官兵再次集结。训练科目升级:

静态意念驱动: 静坐,用意念控制“铁臂”完成屈肘、抬臂、握拳等基础动作。

动态协调: 在低速跑步机上行走/慢跑,用意念控制“铁臂”摆动,与身体步伐协调。

负重模拟: 背负20-30公斤负重,用意念驱动“铁臂”辅助托举、搬运模拟弹药箱。

b  𝐐  𝙂  ok. n  e  t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