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桂花栗子糕(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霜降将至,药膳馆的屋檐下已结起薄霜。我正在整理新收的栗子,小林捧着竹篮快步走来:"程教授,您看这栗子的成色。"

篮中栗子颗颗饱满如卵,表皮深褐带光,轻轻一捏就露出金黄的栗肉。这是浙江天目山的"油栗",每年秋分后采收,带着山林的清香。

"栗子甘温。"我掰开一颗,甜香扑鼻,"《食疗本草》说'栗子益气厚肠,补肾强筋',最宜深秋补虚。"

郑淮安从地窖取出个青瓷罐,掀开蜡封,一股甜香扑面而来。罐中是去年秋腌的"金桂糖",桂花如碎金般悬浮在琥珀色的蜜浆中。

"老郑,这桂花糖..."我舀起一勺,蜜丝绵长,"怎么比往年的更醇厚?"

"选了灵岩寺的百年金桂。"老人眯眼笑着,"采花那日正逢晨露未干,香气全锁在蜜里了。《吴普本草》说'桂花醒脾,解郁结'。"

制作从处理栗子开始。栗子需用竹刀划开硬壳,再以铜匙挖出完整的仁肉。小林抢着要挖,却把栗肉捣得稀烂。

"要顺着纹理取肉。"我示范着,"三分力在匙,七分意在整。"

桂花糖要隔水化开,再用细纱过滤。程明拿着铁勺要帮忙,被我拦下:"金属会让桂花发黑,银匙才保得住原香。"

和糕最见功夫。青瓷盆中先调栗子泥,再入桂花蜜,最后拌入糯米粉。揉糕时要"三揉三醒"——初揉成形,醒发半刻,再揉至光润。

蒸糕最讲究火候。枣木蒸笼先垫新鲜箬叶,倒入糕浆。灶火要"三嘘三吸"——猛火催香,文火定形,余火收味。

"为何不用铜笼蒸?"小林看着我们往灶里添柏枝。

"枣木性温。"我调整着火候,"《考工记》说'枣木蒸食,得少火生气'。"

前厅传来虚弱的询问声。我出去一看,是位面色萎黄的老妇人,正扶着门框喘息:"入冬以来...腰膝酸软...走几步就喘..."

我注意到她凹陷的指甲和稀疏的白发:"可是年轻时太过操劳?"

她苦笑:"浣衣妇人...寒冬腊月...双手常年泡在冷水里..."

典型的脾肾两虚。我切了块刚出笼的桂花栗子糕:"趁热尝,需细嚼慢咽。"

糕色金黄如蜜,栗子的甘甜与桂花的芬芳交融。老妇慢慢品尝,突然泪落:"好暖和...像有东西...从肚子暖到脚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