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一章 点醒(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然而,兵部侍郎于谦再度力排众议:“彼舰若真欲作乱,何须现身长江口?登州一炮便可轰塌登州城墙,却未曾伤及百姓分毫。此非贼寇,乃国之利器也。”
最终,朝廷决定派礼部员外郎周忱为使,携诏书前往崇明,宣召胡澄赴南京面圣。
使者登舰那日,江面薄雾缭绕。周忱本以为会见到一群蓬头垢面的“匠奴”,谁知迎接他的是一支纪律严明、衣着统一的队伍。甲板洁净如拭,仪器排列有序,连炊事灶台都设有专门排烟管道,毫无烟火缭绕之象。
“这就是你们说的‘乱党’?”周忱私下对随从感叹,“我看倒像是圣人治世的理想国缩影。”
胡澄接旨时神色平静:“臣愿赴南京,但有三请。”
“讲。”
“其一,请准许‘镇海号’编入南直隶水师建制,驻防吴淞口,专司海防巡逻与航道勘测;其二,请开放福建泉州、漳州两港,允许民间造船坊合法使用钢铁与蒸汽技术,由工械院统一监管;其三,请赦免所有参与‘麒麟计划’的工匠及其家属,发还被抄家产,并追授殉难者‘忠工’谥号。”
周忱听得震惊:“这……恐难允准。”
“若不准,”胡澄淡淡道,“明日我就率舰驶入秦淮河,停在贡院门口,让天下举子亲眼看看,什么叫‘经世致用’。”
使者哑然。
七日后,胡澄独自乘小艇登陆,踏上南京土地。潘筠留守指挥舰只,季言则通过密信网络调动各地“格致学会”成员,准备在关键时刻策应。
南京城内,风云激荡。
翰林院召开紧急会议,多位大学士联名上书,称“胡氏以机巧惑主,败坏士风”,要求将其驱逐出境。国子监生甚至组织游行,高呼“尊儒黜技”。然而与此同时,应天、苏州、松江三府商会联合呈文,请求引进蒸汽机改良纺织作坊;江南织造局总管亲自拜访工部,询问能否订购小型锅炉用于染坊供热。
矛盾愈演愈烈。
第十日,朱祁钰突然下诏:召胡澄入宫觐见,地点不在紫禁城,而在**西苑观象台**。
此举意味深长。观象台乃皇家天文机构,历来象征“天道运行”。皇帝选择此处接见胡澄,等于将科技提升至“参赞天地”的高度。
那一夜,星河璀璨。
胡澄身着工装,胸前徽章映着月光。他带来一件礼物??一台微型蒸汽驱动的浑天仪模型。铜球随蒸汽活塞缓缓转动,精准模拟日月星辰运行轨迹。
“此物何解?”朱祁钰问。
“回陛下,”胡澄躬身,“古人观天以目,测时以漏。今我能以机括代人力,使星轨运转丝毫不差。非为炫技,而是证明:格物之道,亦可通天理。机械非悖逆自然,实乃顺应规律之具。”
皇帝久久不语,忽而起身,走到台边,指着远处灯火点点的南京城:“你说,朕该如何抉择?一边是千年道统,一边是未知前程?”
“陛下不必抉择。”胡澄答,“只需容许两者并存。让儒者讲经,也让匠人造物。让书院诵诗,也让工厂冒烟。百花齐放,才是盛世气象。”
朱祁钰仰望星空,良久,轻声道:“朕曾以为,守住祖宗法度便是治国。如今才明白,真正的守成,是在变化中不失根本。”
次日清晨,圣旨颁行天下:
>“着胡澄为工械院提督,赐紫金鱼袋,参议军国大事;‘镇海号’正式列籍南直隶水师,改称‘海靖号’;准许福建、浙江、南直隶三省设立‘格致工坊’,凡精通机械、冶金、航海之士,均可报考入仕;原‘麒麟计划’参与者一律赦免,阵亡者追赠官职,子孙免徭役十年。”
诏书落地,举国震动。
北京,曹鼐摔碎砚台,怒斥“纲常沦丧”;南京,国子监数百学子脱下儒衫,转投格致学会报名考试;泉州港,一位老船匠含泪打开地窖,取出珍藏二十年的西洋船模图纸,交给前来招募的技术官吏。
而在福建兴化湾深处,一座隐蔽船坞正悄然动工。潘筠亲自主持,采用“镇海号”改进版设计,建造第二艘铁甲舰。林小铁已升任助理工程师,每日记录钢板厚度、铆钉间距、螺旋桨倾角。他写信给胡澄说:“先生,我现在懂了,为什么您说造船是在造一个国家的骨架。”
某夜,胡澄独坐书房,翻阅各地送来的建议书。有农夫提议用蒸汽泵灌溉旱田,有医生请求制造医用真空罐提取药液,甚至有一位女塾教师写道:“能否造一种自动织字机,让女子也能快速抄录典籍?”
他提笔批注:“准。列为‘民生十项’首案。”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远处传来轻微的汽笛声??那是新建成的南京至镇江试验铁路正在进行夜间试车。
胡澄合上卷宗,轻声自语:“这才刚开始。”
是夜,山东、江苏、浙江沿海十七处渔村同时燃起篝火。渔民们按照“镇海号”散发的《海事指南》所教,用特定节奏点燃火焰,组成一组组信号??
**平安出海,顺利归港。**
这不再是迷信的祈福,而是科学的约定。
大海无言,却已悄然改变。
𝙱 𝒬 𝐺 ok. n e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