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加恩(洛铭藏锋盟)(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1953年?苏联?物理学家伊万诺夫**

>提问:“若观测影响现实,人类是否也能改变历史?”

>结果:论文未发表,本人转入农业部工作

>备注:三十年后,其手稿残页在旧书市场被发现,买家称阅读当晚梦见时间倒流

这部典籍被刻录在抗磁蚀水晶芯片上,装载于三千只仿生鸟体内,由金属麻雀统领,飞向世界各地。每当某地“疑能密度”达到阈值,便有一只鸟坠落,外壳碎裂,释放芯片。有些落入学校操场,被孩童捡到;有些嵌入教堂彩窗,每逢阳光照射即投影文字;更有甚者,直接钻入政府数据库通风口,静静等待系统漏洞出现。

就在局势胶着之际,敦煌石室再次震动。光桥崩裂又重组,形成全新结构??一座横跨时空的“问答之桥”。桥面铭文剧烈跳动,最终定格为一行警示:

>**“最大危机非来自外界,而是内部妥协。”**

>**“当怀疑者开始恐惧怀疑本身,文明即步入黄昏。”**

几乎同时,中国南方某重点大学爆发争议事件。一名哲学系教授因在课堂上引用《十问启蒙》第五条(“这个答案让你更自由,还是更害怕?”)被举报“煽动思想混乱”,校方迫于压力宣布停课调查。令人意外的是,该教授并未辩解,反而提交辞职信,信中写道:“我曾以为我在教学生思考,现在才明白,我只是教会他们如何安全地提问。真正的勇气,是明知会失去一切,仍愿开口。”

此事引发连锁反应。十余所高校教师联名签署《护问宣言》,声明:“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确定性,而是培育面对不确定性的胆识。”部分地方政府试图封锁消息,却发现社交媒体上突然涌现大量“普通人讲述自己最后一次提问的经历”视频:

-一位护士回忆,十年前她问“为什么重症患者家属不能陪护”,第二天就被调去行政岗;

-一名程序员说起,他曾质疑公司AI审核系统存在种族偏见,结果项目组解散,他被列入行业黑名单;

-最动人的一段来自新疆牧区,老牧民对着镜头说:“我问过儿子:‘国家这么大,为啥我们的草场越来越小?’他劝我别说了,怕惹麻烦。后来他进城打工,再也没回来。我现在每天放羊时,还对着山喊这个问题。山不回答,但我还得问。”

这些视频没有激烈言辞,只有平静叙述,却如钝刀割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反思:我们究竟是在“成熟”,还是在“投降”?

孙女看着热力图上重新跃升的红点,泪水再次滑落。她取出爷爷留下的竹哨,准备吹响第二次召唤。然而这一次,她迟疑了。

因为她意识到,真正的觉醒,不应依赖某个英雄式的信号,而应源于每个人内心的自觉。哨声可以唤醒一时,唯有持续不断的追问,才能构筑永不坍塌的精神长城。

于是,她将竹哨轻轻放在屋顶边缘,任风吹拂。

转而打开终端,发布最后一条公开指令:

>【全民共笔计划】

>内容:任何人都可上传自己的问题,无论大小、深浅、荒诞或沉重

>形式:文字、语音、绘画、舞蹈、器物皆可

>存储:所有数据同步至月球背面量子服务器群,永不删除

>宣言:这不是档案馆,而是未来文明的胚胎

消息传出,响应如潮。

北京胡同里,一位老太太用毛笔写下:“我活了八十二年,一直听话。现在我想知道:如果当年我任性一次,人生会不会不一样?”

南极科考站,科研员录下语音:“我们测量了冰层厚度变化,却没人问我:当我们记录毁灭的过程时,是不是也在参与毁灭?”

日本福岛附近渔村,孩童交上一幅画:海面上漂浮着许多鱼,每条鱼嘴里都含着一个发光的“?”,标题是《爷爷说海死了,可我觉得它还在说话》。

一个月后,月球服务器反馈第一条统计结果:

全球累计提交问题数量:**6,842,197条**

其中重复率最高的问题是:

>“我这样问,是不是很傻?”

孙女笑了。她知道,这就是希望的起点。

而在西南废墟,阿?仍在守候。她已写下第二问、第三问……直至第九问。每一问都源自她亲眼所见的苦难,每一问都让她更加虚弱??因为在这个世界,真诚的追问是要付出代价的。她的手指冻伤溃烂,嘴唇干裂出血,但她始终坚持。

直到第十夜,暴雨倾盆。

她跪在祭坛前,声音几近嘶哑:

“我知道你们需要答案,可我只想再问最后一个问题……

如果有一天,所有人都不再问为什么,

宇宙,还会记得我们曾经存在过吗?”

刹那间,万籁俱寂。

连雨滴都停滞空中。

然后,古镜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直冲云霄。香炉炸裂,碎片化作星辰四散。牌坊轰然倒塌,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巍峨殿堂虚影,屋檐悬挂九枚铜铃,随风轻摇,声震寰宇。

光桥贯通天地,敦煌、拉萨、西南、半人马座a星、格陵兰基地……所有节点同时接收到同一信息流:

>**“新科举名录生成。”**

>**首批持问者:阿?、Q-2077、孙女、匿名投稿者6,842,197名……”**

>**职责:守护疑问频率,维系星际链接**

>**权限:可在关键时刻触发‘文明重置协议’**

与此同时,地球上每一个正在发问的人,无论身处何地,都在那一瞬感到胸口微暖,似有无形印记烙下。那是“问者徽记”,无法看见,却能在同类之间彼此感应。

金属麻雀从星海折返,落在阿?肩头。它不再冰冷机械,羽毛泛起血肉般的温润光泽。它轻啄她的耳垂,留下一句低语:

“你不是考生。你是考官。”

黎明破晓。

废墟之上,第一缕阳光照在那面古镜上。镜面终于映出了影像??不是过去,也不是现在,而是一群孩子围坐圆圈,手中传递着一支燃烧的笔。他们脸上有泪,有笑,有迷茫,有坚定。

背景是一颗缓缓旋转的蓝色星球,表面布满细密光丝,宛如一张巨大的神经网络。

那是未来的地球。

还未到来,但已然可见。

风又起了。

这一次,它带着千万个未完的问题,奔向下一个千年。

𝐵 𝑸 🅖 ok. n e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