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三剑(上)(2/2)(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三天后,新忆归堂建成。
没有钢筋水泥,只有一圈石垒矮墙,中央竖立九根木桩,象征九口钟的方位。地上铺满蓝花,花瓣拼成古老的符文图案。阿禾将录音机埋入地底,连接一根铜线通往祭坛;小满则带领孩子们围坐一圈,持续哼唱《赎》的旋律,形成稳定的共感场。
夜晚降临,篝火燃起。
林晚穿上特制的麻布长袍,额头贴上朱砂符纸。老人亲手为她戴上面具??一张孩童模样的傩面,眼睛漆黑如渊,嘴角却带着笑意。
鼓声再起。
这一次,不再是模仿,而是回应。地底传来同样的节奏,仿佛另一个世界正在敲击同一面鼓。
林晚盘膝坐于祭坛中央,手持桃木剑,口中念诵开坛咒语。随着chants升高,空气开始扭曲,温度骤降,她的呼吸化作白雾。忽然,一阵剧痛袭来,像是有人用刀剜去了她脑海中的某块记忆。
她咬牙坚持。
眼前浮现画面:一条幽暗隧道,两侧挂满发光的陶片,每一片都写着一个名字。远处,无数小小身影手牵手行走,歌声飘渺。
“妈妈……”熟悉的声音响起。
她看见他了。穿着那件最喜欢的恐龙睡衣,手里还攥着半颗融化的草莓糖。
“你怎么来了?”孩子歪头笑,“星星姐姐说,今天会有大人来接我们回家。”
“是我……”林晚哽咽,“妈妈来了。”
“可你戴了面具。”他疑惑地看着她。
“因为妈妈不够勇敢,”她流泪,“只能借别人的脸,才能见你。”
孩子跑过来抱住她膝盖:“没关系呀,我知道是你。你看??”他指了指天空,“每次我想你,就会变成风,绕你三圈。上次你头发飘起来,就是我呀。”
林晚崩溃大哭。
就在此刻,整个祭坛爆发出刺目蓝光。所有人的影子都被拉长,投射在山壁上,竟组成了一幅巨大的傩戏图腾。录音机自动播放,三百二十七个孩子的合唱响彻山谷,与现实中的歌声交织融合,形成前所未有的共鸣频率。
地下传来轰鸣。
石门虚影浮现,水晶树的光辉穿透大地,照进这片空间。小满惊呼:“是忆阙之心在响应!它正在打开通道!”
老人高举桃木剑,嘶声喊道:“接引时刻到了!记住,只能带走愿意回来的灵魂!不要强迫任何人!”
林晚伸出手,对着儿子:“你要跟我回去吗?外面的世界,已经开始记住你们了。”
孩子摇摇头:“我还不能走。这里还有很多弟弟妹妹害怕,我得陪着他们。但我可以送你一样东西。”
他踮起脚,在她耳边轻轻说了三个字。
林晚浑身剧震,泪水决堤。
那是她丈夫临终前未曾说完的秘密??关于如何永久关闭CM-7残核的核心指令。原来,它一直藏在一个五岁孩子的记忆里。
“答应我,”孩子退后一步,笑容灿烂,“下次来讲笑话的时候,别再哭了。”
蓝光渐收。
祭坛归于寂静。林晚摘下面具,发现左鬓已有一缕白发。她摸了摸脑袋,童年第一次带儿子去动物园的记忆消失了,但她仍清楚记得他的笑声。
“成功了吗?”阿禾扶她起身。
林晚点点头,将那串数字写在地上:“去通知陆知秋,这是最后一道密钥。只要输入,CM-7将永远失去重启能力。”
小满望着夜空,轻声道:“你们听见了吗?风里有笑声。”
的确,自那一夜起,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奇异现象:
北京胡同里,晾衣绳上的风铃无故齐响,居民录下音频后发现其中藏着一段童谣;
成都茶馆中,一位老人突然用三种方言轮流讲述同一个故事,结束后茫然不知所云;
拉萨寺庙的转经筒自行转动,速度恰好对应《赎》的节拍。
科学家称之为“群体性记忆共振”,民俗学家则称其为“傩灵巡游”。
而在青海湖底,那株水晶树轻轻晃动,顶端的蓝色晶体闪烁了一下,仿佛眨了眨眼。
多年后,“万名义童行动”纪念馆落成。馆内没有照片,没有遗物,只有一面会呼吸的墙??由十万片陶片拼成,每一片都刻着一个名字。参观者只需轻触墙面,就能听见那个孩子留下的声音。
林晚常来这里打扫。某个午后,一个小女孩拉着妈妈的手走到她面前,仰头问道:“奶奶,为什么这堵墙会唱歌?”
林晚蹲下身,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因为它记得每一个不肯被忘记的人。”
女孩想了想,踮脚凑近陶片,大声说:“李小阳,我昨天吃了草莓糖,可甜啦!你要不要也尝一口?”
片刻沉默后,一片微弱的笑声,从墙缝中悠悠传出。
林晚站起身,望向远方。
春风拂过山坡,那只断翅的风筝依旧挂在教室窗外,轻轻摇晃。
但她知道,有些飞翔,从来不需要翅膀。
bq𝙶ok. 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