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爪为风,蛇为势,腿为海(下)(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盯着这行字良久,终于提起笔,在旁边写下:

>“沈兰,六岁,因营养不良死于福利院地下室。你哥哥记得你,我们也记得你。你不孤单。”

墨迹落下,远处一棵枯树突然开花,粉白花瓣随风飞舞,宛如当年哑院中的野桃。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踏上了一场更为隐秘的旅程。

不再依赖地图,也不再公开诵名。他们潜入各地档案馆、殡仪馆、废弃医院,在尘封卷宗中寻找被剪掉的照片、被涂改的户籍、被钉死的抽屉。每当发现一个被刻意抹去的存在,禾苗就用玉笛奏响其名,林朔则将其事迹写入笔记本,作为对抗遗忘的凭证。

有一次,在西南某县志办,他们找到一本烧焦的日志残页,记载着1953年一场集体流产事件。当时政府推行计划生育试点,医生强迫二十多名孕妇服用一种“安胎药”,结果导致胎儿全部畸形死亡,尸体统一掩埋于城郊乱葬岗。日志最后写道:

>“药名‘忘忧散’,由省里神秘部门提供。服药后,家属皆称‘从未怀孕’。”

禾苗当场崩溃大哭。她想起母亲也曾在这个时期莫名病倒半年,归来后性格大变,从爱笑变得沉默寡言。她一直以为是生活压力所致,现在才明白??也许她本该有个弟弟或妹妹。

他们在乱葬岗点燃篝火,依照能找到的零星信息,虚构了二十个名字:

>“阿福”、“招娣”、“盼生”、“念安”……

当最后一个名字落下,地面缓缓拱起,一朵巨大的蓝莲破土而出,花蕊中坐着二十个襁褓婴儿,齐齐睁开眼睛,对着夜空咯咯笑了起来。

笑声传出去十里,当晚周边村庄有七个多年不孕的妇女梦见婴儿爬进怀中,次日验孕竟全部呈阳性。

类似奇迹接连发生。

有人梦见亡故多年的祖母送来一碗热汤,醒来发现桌上真有一只空碗;有老兵在纪念馆前突然跪地痛哭,自称记起了战友姓名,尽管军籍档案早已焚毁;甚至有个程序员半夜惊醒,写出一段古老代码,运行后屏幕只显示一行字:

>“我是李小川,1976年唐山地震中被压在教室讲台下,我想妈妈。”

这一切都在证明:记忆一旦复苏,便无法再被彻底消灭。

三个月后,他们在一处废弃广播站停下脚步。

这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扫盲运动”中心,曾每日定时播放识字课程。后来因信号干扰严重,被迫关闭。当地人传言,每逢午夜,仍能听见广播里传来孩子们齐声朗读:

>“人、口、手,日、月、星……”

林朔接入老式录音机,果然捕捉到一段异常音频。经过降噪处理,清晰可辨:

>“我们是实验体第七批。每天注射药物,让我们忘记昨天学过的字。如果不服从,就会被关进‘静音房’。老师说,忘记才是最好的学习。”

“又是守语司的手笔。”禾苗咬牙,“他们在测试大规模记忆清除技术。”

她举起玉笛,准备诵名。可就在笛子贴近唇边时,整座广播塔突然亮起红灯,喇叭齐鸣,放出一段扭曲童声:

>“欢迎加入快乐遗忘营!今天我们要玩的游戏叫??**谁是最没用的记忆?**”

紧接着,数百个穿着旧式校服的孩子虚影从塔内涌出,手持橡皮擦与涂改液,疯狂扑向他们的笔记本和玉笛。

“它们被洗脑了!”林朔挥舞背包抵挡,却被一名小女孩抓住手臂,低声说:

>“哥哥,忘了就好。痛就不会来了。”

那一刻,他心如刀绞。

他想起小时候母亲常说:“别总问过去的事,问多了会疯的。”原来不是不爱讲,是被人逼着忘了。

禾苗突然放下笛子,从包里拿出一叠纸??是她从小到大写的日记,记录着每一次参加葬礼的感受、每一次听说孩子失踪的恐惧、每一次对生死的好奇与追问。

她当众撕碎这些纸,一片片投入火堆。

“我没有资格替你们说话。”她含泪道,“所以我决定……把我自己的记忆也烧掉一部分。如果忘记能带来安宁,那就让我先尝尝。”

火焰腾起,纸灰飞扬。

那些扑来的孩童动作顿住,怔怔望着火光。其中一个男孩伸手接住一片灰烬,喃喃道:

>“原来……有人愿意为我不记得的东西付出代价。”

刹那间,广播戛然而止。

塔顶射出一道纯净蓝光,直冲云霄。光芒中浮现出一座虚幻石碑,碑上缓缓刻下三个大字:

>**记得我**

从此以后,这座广播站每到午夜,不再播放诡异课程,而是循环播放一段新生婴儿的啼哭录音??那是禾苗特意录制的真实初啼,未经任何修饰,充满原始生命力。

越来越多的人听到这段广播后流泪,或是突然记起早已遗忘的亲人面容。

而那支稻草笛,依旧在风中轻响。

有时在山村祠堂前,有时在城市地铁口,有时漂浮于江面孤舟之上。没有人知道是谁在吹,但每个听见的人都会停下脚步,心中涌起一股莫名暖意,仿佛某个遥远角落,正有人执着地呼唤着自己的名字。

某日清晨,林朔打开笔记本,发现最后一页多了一行陌生笔迹:

>“小归寄。我在井底建了一所学校,教孩子们写字、唱歌、记住彼此的名字。这里没有黑夜,只有永不熄灭的蓝莲花灯。等你们完成使命,就来找我喝茶吧。”

下面画着一个小人,戴着傩面具,正给一群孩子分发玉笛模样的铅笔。

禾苗看见后,只是轻轻抚摸玉笛底部那句箴言:

>**执笛者不必完美,只需真诚。**

她抬头望向远方。

阳光洒在田野上,一群放学的孩子奔跑嬉戏,其中一个拿着稻草编的笛子,鼓起腮帮用力吹响。

虽然没有旋律,但那声音清脆、明亮,穿透晨雾,久久不散。

轮到他们了。

𝐵 𝐐 𝐺 ok. n e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