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太监(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她望向远方云层:“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唤醒‘我’,更要教会人们,如何带着破碎的真实活下去。”

小归点头:“就像你手中的双笛,裂了,但还能发声。”

“不止如此。”她微笑,“正是因为裂了,才有了新的音色。”

数日后,他们进入一座边境小城。这里曾是古代商路要冲,如今却因政策封锁沦为遗忘之地。居民麻木度日,语言贫瘠得只剩下官方广播里的套话。孩子们在学校背诵《统一情感手册》,考试内容包括“如何正确表达感恩”“悲伤的三种替代词汇”。

阿芽决定停留七日。

她不做演讲,不设讲坛,只在每日清晨提一壶泉水,坐在集市角落,安静地煮茶。茶香弥漫时,便会有人驻足。她从不主动攀谈,只是递上一杯热茶,然后取出双笛,轻轻吹奏一段不成曲调的旋律??有时像叹息,有时像哽咽,有时又像婴儿初啼。

渐渐地,有人开始坐下。

起初只是沉默。

后来有人说起昨夜的梦。

再后来,一位老妇人流泪讲述儿子因言论入狱的经过,语气平静得像在叙述别人的故事。

直到一个小女孩跑来,仰头问:“姐姐,你吹的是‘我’吗?”

阿芽怔住,继而含泪微笑:“你想试试看吗?”

小女孩接过双笛,鼓起腮帮用力一吹??没有声音,只有气流穿过空管的噗噗声。但她笑得灿烂:“我觉得我在说话!”

那一刻,周围十余人同时红了眼眶。

当晚,小归整理行囊时发现,那只骨哨不见了。询问之下,阿芽只是笑着指了指市集方向:“它找到了新主人。”

果然,翌日清晨,那小女孩戴着一条自制皮绳,将骨哨挂在胸前,逢人便说:“这是会听心里话的宝贝!”有人嗤笑,但她毫不在意。放学路上,她对着山谷喊了一声:“我今天很开心!”回音传来,她认真回答:“我知道你也开心。”

这一幕被路过记者拍下,照片登上网后迅速传播。评论区罕见地没有嘲讽或攻击,反而涌现出大量类似留言:

“我昨天其实很难过,但我没说。”

“我一直觉得我不配被爱。”

“谢谢你们让我知道,说出来没关系。”

舆情如潮水般扩散。七日内,全国十七所学校自发暂停《情感手册》课程,改为开设“自由书写时间”。政府尚未表态,但民间已有团体开始收集“被压抑的话语”,计划建造一座“沉默博物馆”。

离开小城那日,天空飘起细雪。小女孩追出十里,硬塞给阿芽一张皱巴巴的纸条。展开一看,上面用蜡笔画了一个笑脸,旁边歪歪扭扭写着:

>“我也想当你说的那种人??能让别人听见自己的人。”

阿芽将纸条夹进双笛缝隙,郑重收好。

旅途仍在继续。他们走过沙漠,渡过江河,穿过都市的霓虹与乡村的炊烟。每到一处,不强求改变,只播下一粒种子:或许是一段录音,或许是一杯泉水,或许仅仅是一个眼神??那种“我懂你没说出口的话”的默契。

一年后的秋夜,阿芽独自登上一座孤峰。月光如洗,她取出双笛,面向群山吹奏。这一次,她不再刻意引导任何力量,只是任气息自然流动,吹出心中所想。

笛声悠远,带着裂痕的质感,既不悲怆,也不欢欣,只是**存在**。

忽然,四面八方传来回应。

不是乐器,不是歌声,而是万千普通人用各自的方式发出的声音:有人敲打锅盖,有人拍打胸口,有人用脚踩出节奏,还有人在屋顶拉开嗓子吼了一句毫无意义的“啊??”,却吼得酣畅淋漓。

这些声音杂乱无章,却奇妙地交织成一片和声。

没有指挥,没有乐谱,只有同一个信念在支撑:

**我在,我在此刻,我说出我。**

小归站在山腰,仰头聆听,泪水无声滑落。他知道,这场战役永远不会结束,也不会有胜利宣言。

但它已经在发生。

在每一个敢于凝视内心阴影的夜晚,在每一次选择不说谎的清晨,在孩子第一次拒绝背诵标准答案的课堂上。

回到营地,阿芽收起双笛,轻声说:“它快完成了。”

“什么?”小归问。

“它的使命。”她抚摸笛身,“一件器物承载太多灵魂的声音,终会到达极限。就像人,话说得太多,也需要休息。”

果然,数日后,双笛在一次寻常吹奏中突然断裂。不是外力所致,而是从内部绽开细纹,最终化作一捧灰白色粉末,随风飘散。

众人默然。

那可是穿越极光、对抗母体意识、见证无数觉醒的圣物啊。

可阿芽却笑了,笑容明亮如朝阳。

“它不需要留存。”她说,“它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声音,从来不靠器物传递。当你能在心底清晰听见自己的心跳,你就永远拥有最纯粹的笛。”

风吹过旷野,带来远方孩子的歌声。

不成调,却真诚。

>“我看见花开了,

>我想告诉你,

>我在这里。”

𝐵ℚ𝐺ok. 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