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定策安内(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贾政、王夫人心事重重地告退,宝玉也行礼后默默离去。

待他们走后,贾母对王熙凤道:“凤姐儿,你立刻以府中商议庶务的名义,修书一封,用最快的渠道送往金陵给琏儿。”

“信中明言,让他务必加快整合我们在江南的所有商铺、人脉,尤其是与盐政、漕运有所关联的,形成一个能快速传递消息、洞察时局的网络。告诉他,京城风起,需眼明心亮。”

王熙凤精神一振,知道这是要用到琏二哥在外经营的能力了,连忙应下:“老祖宗放心,我回去就写,定将您的意思说明白。”

吩咐完,贾母才略显疲态地揉了揉眉心。鸳鸯适时地上前奉茶。

贾母挥挥手,让王熙凤也先去办事了。

荣禧堂内安静下来,贾母独坐片刻,低声唤道:“林之孝。”

一直侯在堂外的林之孝立刻躬身进来:“老太太有何吩咐?”

贾母目光锐利地看着他,这个经由她手提拔起来、日渐得用的管家:“之孝,我有一事,需你亲自去办,要隐秘。”

“请老太太示下。”林之孝心知事关重大,腰弯得更低。

“你手下,不是有几个机灵的,平日负责府中采买,与京城各家商铺、乃至一些皇商都有往来吗?”

贾母缓缓道,“从今日起,让他们动用一切关系,不着痕迹地打听北静王府名下的产业动向——田庄、铺面、船队。”

“尤其是近期有无大宗银钱流动,有无频繁接触江南乃至边关的商旅。记住,只探听,不干预,任何发现,直接报于我知。”

这便是要启用她暗中布下的商事耳目了。

贾府百年勋贵,虽明面上不直接经商,但暗中持股、依附的商号岂在少数?

赖大、赖升倒下后,贾母便着手梳理了这些关系,挑了些忠心可靠的,悄然织成一张信息网。

如今,正是用兵之时。

林之孝心中凛然,不敢多问,只郑重应道:“是,奴才明白。定会办得妥帖,不露痕迹。”

“去吧。”贾母挥退林之孝,端起茶杯,浅浅呷了一口。

茶已微凉,苦涩之味更显。

布局已然展开,能否在这盘棋局中抢占先机,犹未可知。

是夜,万籁俱寂。

贾母正准备安置,忽闻门外鸳鸯轻声禀报:“老太太,林姑娘来了。”

贾母微感讶异,道:“让她进来。”

黛玉披着一件月白绣竹的斗篷,袅袅婷婷地走了进来,清丽的小脸上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忧色。

“外祖母。”她行了一礼,声音比平日更轻软些。

“这么晚了,怎么还不歇着?身子可好些了?”贾母拉她在身边坐下,关切地问。

黛玉点头,莹润的眸子望向贾母,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静:“好多了。只是……今日听说花宴之事,心里总觉不安,辗转难眠,便想来瞧瞧外祖母。”

她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轻声道:“外祖母……可是因玉儿之故,让府中得罪了不能得罪之人?”

说到最后,语气里已带上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惶惑与自责。

她心思细腻敏感,早已察觉今日之事非同小可。

贾母心中又是感慨又是心疼,将她冰凉的手握在掌心,温言道:“好孩子,莫要胡思乱想。此事与你母亲托孤之说不相干,那不过是个由头。即便没有你,没有宝玉,该拒的,外祖母一样要拒。”

她看着黛玉清澈见底,却已能洞察世情的眼睛,觉得有些话,或许可以同这个聪慧的外孙女说一说。

“玉儿,你可知,一个家族立足于世,什么最要紧?”

黛玉微怔,思索片刻,试探道:“是……圣眷恩宠?或是……家中子弟成才?”

贾母缓缓摇头:“圣心难测,子弟成才亦非朝夕之功。最要紧的,是‘立身要正’,是‘知进退,明得失’。”

“我们贾府,是功勋之后,受国恩禄,首要的是忠君爱国,做皇帝的纯臣,而非攀附哪位权贵,陷入党争倾轧。”

“北静王府势大,然其心难测,今日靠近,他日或成附骨之疽。故而,宁可一时得罪,也绝不能与之同流。”

她轻轻抚着黛玉的头发,语重心长:“今日我叫你琏二嫂子、林之孝他们来,便是要未雨绸缪。家族如同大树,外要抵风挡雨,内要清理蛀虫,方能枝繁叶茂。”

“这其中,难免要行些非常之事,用些非常手段。你年纪虽小,却心思通透,外祖母不瞒你。”

“你要记住,身为家族一员,享其庇佑,也当承其责任。这责任,并非只是安守闺阁,更要明事理,识大体,在风雨来时,能稳住心神,护住自己想护的人与事。”

黛玉听着外祖母从未有过的深切话语,只觉得心中那点惶惑渐渐被一种更沉重、却也更坚实的东西取代。

她想起母亲早逝,自己寄居贾府,外祖母却始终护她爱她,教导她;想起园中姐妹,想起宝玉……这贾府,早已是她的家。

“外祖母,”她反握住贾母的手,目光变得坚定起来,轻声道:

“玉儿明白了。玉儿虽力弱,也会谨记外祖母今日教诲,不会畏惧,不会退缩。往后,玉儿会多看,多听,多想,再不敢只沉溺于自家心事。定当……与家族共进退。”

看着眼前这株正在风雨中悄然舒展枝叶的绛珠草,贾母欣慰地笑了。

“好,好。你是个聪明孩子,你的这份灵慧,用在正处,将来未必不能成就一番事业,既能安身立命,亦能福泽他人。夜深了,回去歇着吧,万事有外祖母在。”

黛玉起身,郑重一礼:“是,外祖母也请早些安歇。”她转身离去,步履似乎比来时沉稳了许多。

内患已定,外忧虽存,但见家中儿女渐明责任,她心中那份穿越而来、力挽狂澜的决心,愈发坚定如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