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本章并非是今天的正式更新,已经写完一半了,预计四点之前就能写完,东流努把力,麻烦兄弟们在四点之后刷新一下,就能看到正式更新!】

茫天连县。

这座与掸国相邻的城市,承载有太多太多的历史。...

雪原尽头,晨光如刀,割裂天际。赵卫红站在贺兰山北麓的荒坡上,寒风卷着碎雪扑打在他脸上,像无数细小的针尖扎进皮肤。他没有回头,身后那座伪装成气象站的基地正陷入混乱??警报声断续响起,应急电源支撑下的红光在山体间闪烁,如同垂死巨兽的心跳。

他取出手机,删掉那条未知号码发来的消息,连同通话记录一并清除。他知道,对方能追踪信号,也能模拟身份,甚至可以伪造林振东的声音与他对话。但此刻,他已经不再在乎是否被监听。真正的战斗,从来不是藏匿于暗处的逃亡,而是让光刺入黑暗后留下的裂痕。

步行二十公里后,他在一处废弃牧民哨点找到一辆蒙尘的边防巡逻摩托。油箱里还剩半箱油,电瓶勉强启动。他跨上车,沿着冻土公路向南疾驰。沿途经过三个检查站,都被远程关闭了识别系统??老吴最后一条指令生效了:用“破晓单元”的旧频段发送了一组干扰码,短暂瘫痪了区域安防网络。

傍晚时分,抵达银川郊区。他将摩托车藏进一片枯树林,徒步进入城区。夜市灯火通明,人群喧嚣,火锅香气混着烤羊肉串的烟味弥漫街头。一个穿校服的女孩蹲在路边喂流浪猫,伞放在脚边,雨水顺着屋檐滴落,打湿她的肩膀。赵卫红停下脚步,从包里摸出一把折叠伞,默默撑开,递过去。

女孩抬头,愣了一下,随即摇头:“叔叔,我不认识你。”

“没关系。”他说,“只是觉得,你不该淋雨。”

女孩接过伞,眼神忽然怔住。“你……是不是电视上通缉的那个军人?”

赵卫红心头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你看错了。我只是个退伍兵。”

他转身走入巷口阴影,消失在人流中。

两小时后,他潜入城西一栋老旧居民楼顶层,这里是老纠察队员王铁柱的秘密联络点。房间狭小潮湿,墙上贴满剪报和手绘地图,桌上摆着一台改装过的短波电台。王铁柱正戴着耳机监听军网异常流量,听见门响猛地拔出手枪。

“是我。”赵卫红低声说。

王铁柱松了口气,收起枪,声音沙哑:“你毁了主数据库?真的做到了?”

“暂时的。”赵卫红坐下,脱下外套,露出肩头一道新伤,“出来时被警卫犬咬了一口。基地已经开始释放实验体,我亲眼看见几个穿着白大褂的人从地下层爬出来,眼神空洞,嘴里念着‘服从即幸福’。”

王铁柱倒了杯热水递过来:“你知道最可怕的是什么吗?昨天凌晨,国防大学心理作战教研室发布了一份《关于加强青年军官价值观引导工作的指导意见》,里面提到要推广‘沉浸式忠诚教育平台’试点,首批覆盖十二所重点院校。”

赵卫红瞳孔骤缩:“他们这么快就开始重建了?”

“不只是重建。”王铁柱打开电脑,调出一段视频。画面中,一群军校学员戴着神经传感头盔,在虚拟战场上执行任务。每当有人表现出犹豫或质疑,系统立即弹出红色警告,并自动记录“决策延迟指数”。一名教官模样的人点评道:“我们要培养的,是能在零秒内做出正确选择的指挥官。”

“这已经不是训练。”赵卫红咬牙,“这是格式化。”

王铁柱点点头:“更糟的是,‘灯塔’虽毁,但它的模型早已复制到多个平行系统。梁鸿远虽然失踪,可‘自律型指挥官生成系统’仍在运行,只不过换了个名字??叫‘启明星工程’。”

赵卫红沉默良久,忽然问:“徐文彬的遗书原件,到底写了什么?”

王铁柱神色一凛,从保险柜取出一份密封文件袋。打开后,是一张泛黄信纸,字迹潦草却有力:

>“当我写下这些字时,我知道自己已不再是我。他们说我疯了,其实我没疯。我只是拒绝相信命令永远正确。

>我曾亲手处理过一起基层贪腐案,涉案军官流泪说自己被迫行贿,否则无法晋升。我本想秉公上报,却被上级约谈,说我‘缺乏大局观’。

>后来我调阅档案,发现全军近三年有七十三名类似案例,全部以‘思想滑坡’定性,无人追究体制问题。

>直到有一天,我在‘蓝盾系统’后台看到一个字段:‘可控腐败阈值’。

>原来腐败不是漏洞,是设计的一部分。它用来筛选谁愿意妥协,谁必须清除。

>而我们这些纠察,不过是清理垃圾的工具。

>如果军队需要一个清醒的人来维持假象的正义,那就让我做那个牺牲品吧。

>对不起,我是纠察。

>??徐文彬绝笔”

赵卫红读完,双手微微发抖。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当年徐文彬会在审讯室自尽,为什么他的尸体被迅速火化,为什么官方通报只称“突发心源性猝死”。

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系统的献祭仪式。

“我们必须让更多人知道真相。”他说。

“怎么传?”王铁柱苦笑,“现在所有内部通信都经过AI过滤,敏感词自动屏蔽。就连纸质文件也要扫描归档,一旦出现‘灯塔’‘白板计划’这类词汇,立刻触发预警。”

赵卫红盯着窗外霓虹,忽然想起公交车上那个递伞的女孩。她不认识他,却愿意为陌生人遮雨。这种本能的善意,正是算法最难模拟的东西。

“那就不用文字。”他说,“我们用图像,用声音,用记忆本身。”

三天后,一场名为《老兵之声》的民间纪录片在网络悄然传播。导演署名“无名”,内容看似普通:几位退役老兵讲述服役经历,回忆战友情谊,谈论军旅荣光。可细心观众会发现,某些片段背景音中藏着极低频率的摩尔斯电码,解码后竟是“破晓单元”成员名单与坐标;某个镜头扫过老照片墙,其中一张合影里,一人臂章上的编号恰好对应“蓝盾工程”项目代号;一位老兵哼唱的军歌旋律,经音频分析后还原出一段加密口令。

短短一周,该片被转发数万次,评论区涌现大量隐语互动:“今天也记得带伞”“昨夜梦见了雪”“父亲的老怀表还在走”。情报如同暗流,在普通人看不见的地方汇聚成河。

与此同时,军委特别调查局内部掀起风暴。一位匿名举报人通过外交邮路递交U盘,内含“启明星工程”技术文档、诺瓦研究院与中国军方合作备忘录、以及李承志在内蒙古基地接受脑机干预的全程录像。高层震怒,责令彻查。

然而,反击也随之而来。

某日清晨,王铁柱住所遭突击搜查,人被带走。审讯室里,一名戴金丝眼镜的文职军官微笑着问他:“你知道为什么你能活到现在吗?因为你的反抗也在预测之中。每一个试图揭露真相的人,都会成为系统优化的数据样本。”

王铁柱冷笑:“那你告诉我,赵卫红在哪?”

对方合上文件夹:“他已经不在我们的模型里了。这意味着……他成了真正的‘不可预测变量’。而这,才是最危险的存在。”

与此同时,赵卫红已悄然离开宁夏,穿越甘肃,进入青海境内。他伪装成地质勘探员,搭乘一辆运货卡车深入柴达木盆地。途中偶遇一支边防巡逻队,带队少尉认出他轮廓,欲上前盘问,却被队长拦下。

“别管了。”队长低声说,“有些事,不该问。”

夜里宿营,赵卫红独自走出帐篷,仰望星空。银河横贯天幕,寂静浩瀚。他掏出陈烈给的铜徽章,轻轻摩挲。背面的二维码已被刮除,只剩模糊刻痕,像是某种古老图腾。

他忽然明白,这场战争的本质,不是摧毁机器,而是守护人性中最脆弱也最坚韧的部分??那种明知会失败仍愿挺身而出的冲动,那种在暴雨中为陌生人撑伞的本能。

卫星电话震动。

老吴来电:“‘启明星’二期试点已启动,目标锁定三十六名军校优秀学员,下周将赴瑞士诺瓦研究院参加‘国际领导力研修班’。带队教官名单中有一个人??林振东。”

赵卫红呼吸一滞。

林振东要去瑞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