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迟来的礼物(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难道那就是“源语石”?
她立刻下令封锁现场,同时派遣无人机扫描周边山脉。十二小时后,热成像显示一处隐蔽洞穴存在持续能量辐射,位置正是当年父女常去的采石坡。
当天傍晚,苏晚独自进入洞穴。
洞内干燥清凉,岩壁覆盖着荧光苔藓,宛如星空倒悬。尽头处,一块半人高的灰白石静静矗立,表面布满天然纹路,形似古老文字。
她伸手轻触。
刹那间,整块石头亮起,无数光丝从地面升起,交织成一座立体模型??竟是地球的神经网络图谱!每一条光线代表一个曾接入“苏格拉底网络”的人,而核心节点赫然标记着三个名字:
**苏晚、顾砚之、林墨谦。**
与此同时,石中传出一段录音,声音苍老却清晰:
“我是苏振国。若你听到此音,说明基因锁已解开。‘源语石’非人造,而是宇宙中罕见的量子共振矿物,能储存并放大群体情感频率。当年我将它埋于此地,并设定唯有具备‘质疑基因’者方可激活。”
“所谓‘质疑基因’,并非生物学概念,而是指那些在面对权威时仍敢于说出‘我不信’的人。你们三人,正是这种精神的化身。”
“顾砚之用逻辑撕开谎言,林墨谦以权力反噬控制,而你,苏晚,用爱守护了提问的火种。”
“现在,选择权交给你。你可以启动‘源语石’,将其信号广播至全球,彻底瓦解一切思想禁锢机制;也可以封存它,留给未来世代自行发现。”
“记住,真正的自由,不在于拥有多少答案,而在于能否安全地说出‘我不知道’。”
录音结束,洞穴重归寂静。
苏晚跪坐在石前,泪水无声滑落。她终于明白,这场斗争从未属于某一个人,而是代代相传的火炬。父亲点燃了火,顾砚之护住了焰,而她要做的,是让它照亮更多黑暗角落。
三天后,启问学院举行特别仪式。
全体师生齐聚礼堂,面前摆放着一台由回收材料组装的发射装置,连接着从洞穴运回的“源语石”。
苏晚站在台上,手中握着启动开关。
“有人问我,这样做会不会引来新的混乱?我说,会。但比起人人噤声的‘平静’,我宁愿选择百家争鸣的喧嚣。”
“因为我们不怕问题太多,只怕没人再敢发问。”
她深吸一口气,按下按钮。
刹那间,一道银蓝色光束冲破屋顶,直射云霄。它不像导弹般迅猛,也不似激光般锋利,反而像一条温柔的丝带,缓缓缠绕地球磁场,将亿万次心跳、每一次困惑、每一声呐喊编织成一首无声的史诗。
那一夜,全球超过两万人在同一时刻做了同一个梦:
他们站在一片无垠草原上,头顶星辰流转,脚下野花盛开。一个声音从风中传来:
**“你有权不懂,有权怀疑,有权改变主意。”**
醒来后,许多人发现自己长久遗忘的能力回来了??做梦时能记住情节,阅读时会产生反驳念头,甚至在面对上司指令时,竟脱口而出:“我能问问为什么吗?”
而在北极雷达站,林墨谦站在终端前,看着屏幕上疯狂跳动的数据流,嘴角终于扬起一丝真实的笑。
“原来这才是‘神’该做的事。”他说,“不是统治,而是解放。”
数月后,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议题名为《关于认知自由权的全球公约》。提案第一条写道:
**“任何个体不得因提出问题而遭受惩罚,无论该问题是否被认为合理、危险或颠覆。”**
表决通过那一刻,会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而在遥远的南太平洋小岛上,一名渔夫的女儿抬头望天,问父亲:“爸爸,星星为什么会眨眼?”
父亲没有回答“因为大气折射”,而是笑着说:“你想不想自己去找答案?”
女孩用力点头。
同一秒,地球上又有三百二十七个孩子在同一瞬间举起了手。
有的在课堂上,有的在餐桌旁,有的正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书。
他们尚未知道答案,但他们已不再害怕提问。
苏晚坐在新家阳台,手里拿着一封信。是小禾写的,字迹稚嫩却坚定:
**“苏晚阿姨:
今天我问老师,妈妈是不是真的不疼了。她说科学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但她愿意陪我一起想。
我觉得,这就是爱吧?
我也想当老师,教别人怎么问问题。**
**小禾”**
她笑着把信折好,放进抽屉。旁边整齐排列着一百多封学生来信,每一封都在诉说一个觉醒的故事。
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一条群发消息,来自全球“提问驿站”联盟(由former净思局成员、觉醒科学家和民间教育者共同组建):
**“最新接入节点数:8,946。新增记忆复苏案例:1,203。今日最热门问题:‘如果规则本身就是错的,我们还要遵守吗?’”**
苏晚望向窗外。
春风拂过山坡,吹起片片花瓣,像一场粉色的雨。远处,一群孩子正追逐嬉戏,笑声清脆如铃。
其中一个小男孩摔倒了,膝盖擦破出血。别的孩子围上来,七嘴八舌。
“要不要哭啊?”
“哭了也没用吧?”
“可是……我真的好疼。”
这时,一个扎马尾的女孩蹲下身,轻轻握住他的手。
“你可以哭。”她说,“哭完之后,再告诉我们,你觉得为什么会疼?是不是地面太硬?还是鞋子不够软?或者……有人推你了?”
男孩抽泣着,点点头。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不刺眼。
苏晚轻轻呢喃:“砚之,你看到了吗?春天真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