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小沈说历史(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就是燕国历代君主中最猛的一位——燕昭王。
燕国是姬姓燕氏,要按主流说法,会称呼他为“燕职”,但我感觉,我们可以叫他“姬职”。
不白叫,因为姬职很机智!
像咱们小时候听过的“千金买马骨”、“高筑黄金台”之类的典故,都出自这位君主,而后也是在他的机智操作下,才有秦开却胡千里、乐毅五国伐齐。
尤其是乐毅,连下齐国七十余城,攻占齐都临淄,不但一雪当年亡国之恨,更使燕国成为北方强国,毫不客气的说,绝对是书写了燕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
不过很可惜,这哥们儿机智有余,寿命不足。
燕昭王去世后,燕惠王猜忌乐毅,让骑劫取代了乐毅的兵权,导致伐齐成果丧失,燕国实力也再度下滑。
再往后,千古一帝始皇陛下就出来了,燕国也就没啥大作为了……
至于荆轲刺秦,这个没啥好说的,不是因为大家都知道,而是因为我不太信。
这么说吧,除非秦朝出土的竹简,或青铜器铭文上记载了这事儿,否则在我看来,这个事儿要么是民间意淫,被史学界借鉴了;要么就是秦国自己搞的发兵借口。
咱都不说安检这一关他过不过得去。
道理很简单,就算除了秦王之外,其他人都不能带武器,那你觉得,朝堂上的一群骄兵悍将,赤手空拳就真不敢上么?
还什么“秦王绕柱走”?
闹呐?
真要有这种事儿,荆轲在朝臣的眼中,根本就不会是个持刀的刺客,而是不世的功勋。
凭老秦人的血性,我感觉到最后,荆轲他都不会是完整的,还能轮得着始皇帝亲自动手?
这个事儿之所以被写的那么精彩,主要就是源于对秦朝的抹黑心理,无论是六国的臣民还是汉初的统治者,都期望看到始皇帝狼狈的一面,这才会三番五次的大肆渲染,就这么简单。
所以说,历史可以辅助,但不能尽信。
真正的历史,还是要看考古。
至于墓葬形制,这倒是不复杂。
燕国虽然地处边陲,但毕竟是周王室出身,总体的墓葬文化,还是参照中原礼制,主流为南向竖穴土坑木椁墓。
大墓有墓道,多为单墓道甲字形或双墓道中字形,部分特大型墓葬甚至有四条墓道,分别位于墓室四角,中小型则基本没有墓道,就是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
这种点子不难搞,卡出深度边界,干就完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燕国大墓的墓道底端,距椁室顶部往往会有一定的距离,也就是墓道不能直通墓室,这是燕国墓葬的特色之一。
所以一旦碰到燕国大坑,几乎都是瞄准棺椁的位置下铲,直奔主题。
数日后。
这天上午,我从姚师爷那搞了一堆铭文拓片图谱过来,正津津有味儿的看着,忽然间电话响了。
“喂,把头,咋了?”
把头在电话那边说道:“平川,收拾一下,跟我去见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