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爪为风,蛇为势,腿为海(上)(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些“蛊虫”从“深渊”之中爬了出来,只不过未曾走出来多远,就再度死去。
不过躺在了路上之后,吴峰看到这些“蛊虫”,实则也像是一张张的“面具”。
但是再无神性和变化。
“师祖”这一次的...
山路在螺旋雾道中蜿蜒延伸,仿佛没有尽头。车灯劈开浓白,却照不穿前方十米的虚空。轮胎碾过湿滑石面,发出沉闷的咯吱声,像是压着某种活物的骨骼。禾苗将稻草笛紧攥在掌心,那支粗糙的民间手工制品竟微微发烫,如同被体温唤醒。
“这笛子……它认得我们。”她低声说。
林朔盯着前方,眼神凝重。“不是认得我们,是认得‘任务’。它知道我们要去哪,也知道我们必须完成什么。”
小归靠在后座,闭目养神,嘴里又哼起了《唤归》的调子,节奏缓慢而稳定,与车轮震动隐隐契合。忽然,他睁开眼:“听。”
车内寂静一瞬。
风声之外,有极细微的敲击声,自四面八方传来??咚、咚、咚??三下为一组,间隔精准,宛如节拍器。
“井脉共振。”小归坐直身体,“第二口母语井正在召唤守井人入阵。这不是路,是仪式的一部分。”
话音未落,车顶那根桃木香的青烟骤然扭曲,由笔直升起变为盘旋成圈,继而向下垂落,如丝带般缠绕车身一周。紧接着,整条雾道开始收缩,两侧雾墙向内挤压,速度越来越快。
“抓紧!”林朔猛踩油门。
车子猛然前冲,在最后一刻冲出迷雾。视野豁然开朗??一座被群山环抱的小镇静静卧于谷底,屋舍低矮,瓦片斑驳,镇中心一口古井矗立在石台之上,井口覆盖着半朽的木盖,其上压着一块刻满符文的青石。
辰溪镇,观音井。
三人下车,空气冷冽刺骨,带着腐叶与陈年香灰的气息。街道空无一人,门窗紧闭,唯有镇尾一间老茶馆亮着昏黄灯火。门楣上挂着褪色布帘,写着三个模糊大字:“说事堂”。
“吃了我的糖,就要替我说句话。”禾苗喃喃重复木牌上的字句,心头泛起寒意。
他们走近茶馆,推门而入。
屋内陈设简陋:一张方桌,几条长凳,炉火微燃,铜壶嘶嘶作响。墙上贴满泛黄纸页,全是手写姓名,密密麻麻,层层叠叠,有些墨迹已干涸发黑,有些却还湿润如新。最中央悬着一幅炭笔画??一位女子怀抱陶瓮,身边蓝莲盛开,面容模糊,但身形轮廓与赵奶奶惊人相似。
桌边坐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穿着洗得发白的旧童装,脚上一双破布鞋,手里捏着半块红糖糍粑。他抬头看向三人,眼睛清澈见底。
“你们来了。”他说,声音平静得不像孩童,“我等了好久。”
“你是谁?”林朔警惕地问。
“我没有名字。”男孩笑了笑,“但我记得很多事。比如,你昨晚梦见妹妹站在井边,对你说‘哥哥,现在轮到你了’。”
林朔瞳孔一缩。
“你也梦见了。”男孩转向禾苗,“你梦见自己掉进一口井,水里全是孩子的眼睛,她们说:‘姐姐,你终于来接我们回家了。’”
禾苗呼吸一滞。
“还有你。”他又看向小归,“你从没做过梦,因为你本身就是梦的一部分??你是童眸血脉最后的回响,是记忆的传声筒。”
小归沉默片刻,轻声道:“那你呢?你是什么?”
“我是第一个。”男孩放下糍粑,从桌下取出一只陶碗,倒扣过来。碗底刻着一个小小的“壹”字。“第一口母语井开启时,我就醒了。我不是魂,也不是鬼,我是‘言种’??话语结出的果实。只要有人提起那些被遗忘的孩子,我就能说话;只要有人愿意倾听,我就能存在。”
他站起身,走到墙边,指尖划过那些名字。“这些,都是没来得及被叫出口的名字。有的死于战乱,有的溺亡溪流,有的被遗弃荒野……他们没墓碑,没葬礼,甚至连哭声都没人听见。可只要有一个活着的人记住他们的名字,他们就不算彻底消失。”
“所以你收集名字?”禾苗问。
“我不收集,我只是等待。”男孩摇头,“名字只有从活人口中说出,才算真正复活。我只能引导,不能强迫。”
他忽然指向墙上一张空白纸页:“那里,本该有三千个名字。但现在只有两百多个。其余的……都被忘了。”
屋外,风起云涌。
观音井方向传来低沉嗡鸣,地面再次震颤,节奏与之前一致??三下为组,正是《唤归》的起拍。
“井要开了。”小归说。
“不,”男孩纠正,“是你们必须让它开。钥匙不在井里,在你们心里。”
“什么意思?”林朔皱眉。
男孩走到禾苗面前,认真地看着她:“你腰间的玉笛,是血笛,但它还没真正苏醒。它需要‘共鸣之音’??一个用真心呼唤逝者的名字所吹奏出的音符。只有那样的声音,才能激活母语井的力量。”
禾苗低头看着玉笛,手指轻轻抚过笛身。她想起小满交给她的乳牙,此刻正安静躺在她贴身衣袋中,温润如初。
“可我不知道该叫谁的名字……”她声音微颤。
“你知道。”男孩轻声说,“你七岁那年,吃过阿奶做的糍粑。你还记得那天她说的话吗?”
禾苗闭上眼。
记忆如潮水涌来。
夏日午后,蝉鸣阵阵,赵奶奶蹲在灶台边,一边揉糯米团,一边轻声哼唱:
>“小小儿郎乖乖睡,
>阿奶给你煮甜水。
>若你明日能醒来,
>我就把名字刻井碑。”
那时她不懂,只觉得歌谣好听。如今才明白??那是赵奶奶在祈求命运宽恕,她在试图用食物与歌声,为每一个夭折的孩子争取一次“被命名”的机会。
“她想给他们名字……”禾苗睁眼,泪水滑落,“可没人允许她这么做。”
“所以你要替她做。”男孩说,“拿起笛子,吹一首属于‘他们’的歌。不是为了驱邪,不是为了封印,而是为了??承认他们曾经活过。”
禾苗深吸一口气,取出玉笛。
她将乳牙贴在唇边,仿佛那是某种信物。然后,缓缓将笛凑至嘴边。
第一个音符响起时,天地俱静。
没有凄厉,没有阴森,只有一缕清澈悠远的旋律,像晨露滴落莲心,像母亲轻拍婴孩入睡。那是她从未学过的曲调,却仿佛早已刻在骨血之中。
随着音符流淌,墙上的名字开始发光。
一个个名字浮现出淡淡的光晕,有的微弱如萤火,有的明亮似星辰。那些早已被人遗忘的孩童,在这一刻被重新点亮。
与此同时,观音井的木盖缓缓升起,青石自行移开。井口蓝光暴涨,一朵蓝莲破水而出,花瓣层层展开,内里端坐着七个孩童虚影,皆是五六岁模样,衣着各异,神情安详。
他们齐声开口,声音稚嫩却庄重:
BQ𝙂ok. net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