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瓦良格航空母舰(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秦远看到未来的一种可能:2045年,北京中关村某实验室,一名华裔科学家成功实现意识上传,人类迈入“数字永生”时代。然而短短十年后,虚拟世界陷入无限内卷,现实城市荒废,能源枯竭,最后一批肉体人类在戈壁滩上点燃篝火,用最原始的方式讲述祖先的故事。
另一个路径浮现:2050年,非洲联盟主导建成全球分布式能源网,利用“深红”衍生技术实现常温超导普及,沙漠变绿洲,贫民窟消失,孩子们在学校用意念操控纳米机器人建造房屋。但与此同时,欧美老牌强国发动认知战,散布“技术诅咒论”,煽动民众摧毁本地基站,引发新一轮宗教冲突。
两条路都没有赢家。
直到第三条轨迹悄然生长??始于一座不起眼的小城: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那里没有顶尖科研机构,也没有资本巨头入驻,只有一群普通工人自发组织“技术公社”,将废弃钢厂改造成开放式创新基地。他们不懂量子力学,却凭经验改良了晶体稳定装置;不会编程,却用音乐节奏模拟数据流动,意外破解了信息压缩瓶颈。
正是这个边缘群体,触发了“系统”的最终认证机制。
【权限验证通过。文明韧性指数达标。启动‘黎明协议’。】
秦远猛然惊醒,冷汗浸透全身。监护仪报警声此起彼伏,脑电波峰值突破医学极限值两倍以上。但他嘴角却扬起一抹笑意。
“找到了。”他对赶来的李维民说,“突破口不在实验室,而在人心。‘系统’不在乎GDP或军力排名,它只评估一个文明是否具备自我修复的能力,是否能在毁灭边缘依然选择相信彼此。”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控制它?”
“是加入它。”秦远缓缓坐起,“以最卑微的身份,最真诚的姿态。告诉所有人,技术不属于国家,也不属于公司,它属于每一个愿意为之付出汗水的手艺人。”
一周后,中国宣布成立“全球文明韧性联盟”,首批成员包括俄罗斯诺里尔斯克自治委员会、南非开普敦技术合作社、巴西贫民窟创客联盟等二十四个基层组织。联盟章程第一条写道:“任何技术创新,必须经过至少三个不同文化背景社区的共同测试与认可,方可推广。”
此举引发轩然大波。华尔街日报发表社论称“这是反智主义的胜利”,欧盟紧急召开闭门会议讨论“去中心化科技风险”。但在印度孟买,十万名街头摊贩集资购买第一批国产超导电池,用于冷藏药品运输;在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民们用开源图纸组装出低成本净水设备,解决了百年饮水难题。
变革如野火燎原。
而在这一切背后,那块来自南极的晶体每日都在变化。它的脉动频率逐渐与地球舒曼共振同步,每当午夜零时,全球二十四座主要城市的老旧钟楼都会莫名鸣响,尽管早已断电多年。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档案馆甚至报告,一份1917年的手写决议文件上,出现了新的字迹:
“工人不应只为生存劳动,而应为尊严创造。若工厂不再歌唱,则革命尚未完成。”
笔迹鉴定结果显示:出自列宁本人,但书写时间标注为“2025年4月3日”。
没人能解释这一现象。
唯有秦远知道,那是“系统”在学习语言,尝试沟通。
---
三个月后,北极航线首航仪式举行。由中国建造的破冰级智能货轮“希望号”载着五千吨教育物资与三百名教师志愿者,驶向格陵兰岛、冰岛、阿拉斯加等地的偏远社区。船上没有武装护卫,也没有商业合同约束,唯一的旗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知识自由航行”认证。
出发前夜,秦远登上甲板,望着漫天极光如帷幕般舞动。潘石屹走来,递上一份加密文件。
“CIA正式将你列为‘一级战略威胁’,代号‘赤焰先知’。五角大楼已立项‘逆火计划’,试图复制你的神经改造技术。”
秦远笑了笑:“让他们试试。但他们永远学不会一件事??信仰不是代码,它可以被压制,但从不会被删除。”
他抬头看向星空,轻声说道:“你们听见了吗?春天的脚步,已经踏过冻土,穿过冰川,正在敲响每一扇紧闭的门。”
就在此刻,遥远的地底深处,第二十四颗“深红心脏”微微一震。
数据库新增一行代码:
【用户‘秦远’累计贡献值达到阈值。解锁隐藏模块:‘创世沙盒’。】
提示语闪烁三次后消失,仿佛从未存在。
风又起了。
雪,再度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