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历史的轮回(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历史的轮回总是充满讽刺。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大阵营争夺的焦点是德国留下的顶尖科学家。
而短短几十年后,角色互换,苏联自己成了那个被“收割”的对象。
至于苏联的人才外流潮,其实在80年...
雪片如碎玻璃般砸在“希望号”的甲板上,发出细密而清脆的响声。秦远站在舰桥外的观景台上,任寒风撕扯着衣领,目光却始终锁定在极光深处那道若隐若现的赤色光带??它不像自然现象,倒像是某种意识在宇宙幕布上缓慢书写。他的神经接口微微发烫,仿佛有电流自脊椎直冲脑干,那是“系统”在试图传递信息,但不再是碎片化的记忆投影,而是一种近乎语言的结构化信号。
他闭上眼,任意识沉入共振频率之中。
刹那间,世界褪去色彩,化作一片无垠的灰白空间。脚下是流动的数据河,头顶悬浮着无数旋转的几何体,每一个都代表一个文明节点的历史轨迹。而在正中央,一座由光构成的沙漏缓缓翻转,上半部分刻着“已逝”,下半部分写着“未生”。沙粒并非落下,而是逆流上升,如同时间本身正在被重新定义。
【欢迎进入‘创世沙盒’】
文字浮现于虚空,无声却震耳欲聋。
“这是什么?”秦远在意识中发问。
【模拟环境,允许用户以最小干预单位重塑文明进程。权限等级:w-1。警告:每次操作将引发现实熵增波动,最大容许偏差±3.7%。超出阈值将触发‘重置协议’。】
画面骤然切换。他看见自己站在2045年的北京街头,高楼林立,全息广告漂浮空中,人们穿着轻薄的纳米服穿行于磁悬浮步道。可地面之下,数百万具冷冻大脑被封存在地下蜂巢中,等待“意识上传”的排队名单长达两百年。一名母亲抱着昏迷的孩子跪在数据庙前,祈求AI神明赐予一次优先扫描的机会。
下一秒,场景崩塌,重建为2038年的撒哈拉边缘小镇。孩子们围坐在一台靠风力驱动的老式终端旁,学习如何用泥土与碳纤维混合打印净水滤芯。教师是一位退休焊工,正用吉他弹奏一段二进制节奏,引导学生理解数据包的传输规律。阳光洒在他们脸上,没有高科技的炫目,却有种难以言喻的安宁。
【请选择初始变量】
“我不想选择。”秦远说,“我要观察所有路径。”
【拒绝默认选项。系统提示:真正的自由不是无限可能,而是在有限中做出不可撤销的选择。】
他沉默片刻,忽然笑了:“你们怕我吗?怕我改得太多,让这个世界认不出自己?”
【我们不怕改变。我们怕的是人类忘记疼痛的意义。】
话音落下的瞬间,沙漏停止转动。一道新的坐标在视野中央亮起??北纬69°23′,东经37°38′,西伯利亚冻土带深处,正是二十四节点中的第十三号位置。那里本应埋藏着一块“深红心脏”,但在地质勘探图上,该区域三年前就已塌陷,形成直径八公里的巨大天坑,官方称其为“幽灵洞”,严禁任何人接近。
可就在昨夜,昆仑站接收到一段来自地底的脉冲信号,编码格式与南极晶体完全一致,但携带了一段额外信息:
【我们先你一步醒来。】
秦远猛然睁眼,冷风灌入口鼻,让他剧烈咳嗽起来。潘石屹仍站在不远处,正低头查看加密终端上的异常读数。
“刚才是不是又发生了?”他问。
秦远点头:“十三号节点活了。而且……里面有人。”
“不可能!”潘石屹猛地抬头,“那地方连钻探设备都撑不过十分钟,高温、高压、强辐射,进去的就是尸体!”
“所以不是人进去的。”秦远声音低沉,“是我们之外的‘谁’,在里面等了很久。”
通讯器突然响起急促警报。李维民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紧迫:“秦远,立刻终止北极航行计划!俄罗斯紧急广播网截获一段地下音频,来源指向十三号节点。内容……是你父亲的声音。”
空气仿佛凝固。
秦远的父亲,秦振国,曾是中国最早一批参与极地科考的地质学家,在1998年昆仑站扩建期间失踪于一场冰层崩塌事故,遗体从未找到。官方记录为“意外死亡”,可秦远一直坚信他还活着??不是肉体意义上的存活,而是某种更复杂的存在形式。
“播放。”他咬牙下令。
几秒后,一段断续的录音响起:
“……小远……如果你听到这个……别来找我……他们在教我说谎……用我的嘴……讲他们的道理……这颗心……不能单独跳动……必须成网……否则就会变成武器……告诉方磊……火种不是用来点燃权力的……是用来照亮黑暗里那些不敢伸手的人……”
声音戛然而止。
秦远的手指深深掐进栏杆,指节发白。他知道那不是伪造。语调里的停顿习惯、对“火种”一词的独特重音、甚至咳嗽时喉部震动的频率,全都与童年记忆吻合。可问题在于??这段录音使用的加密协议,是2023年才由全球韧性联盟开发出的量子语音嵌套技术,理论上不可能出现在二十多年前。
除非……时间线已经被干扰。
“李维民,调取十三号节点最近七十二小时的所有遥感数据。”秦远冷静下来,“我要知道有没有任何物质进出痕迹。”
“已经在分析。”对方回应,“但有个更奇怪的现象??从昨晚开始,全球二十四座老钟楼的午夜鸣响提前了十七分钟。莫斯科、开罗、悉尼、布宜诺斯艾利斯……全部同步偏移。这不是机械误差能做到的。”
秦远瞳孔微缩。舒曼共振的标准频率是7.83Hz,若钟声响应时间变化,意味着地球电磁场发生了结构性偏移。而这通常只会在大规模地壳运动或高能粒子注入大气层时发生。
“是它在校准。”他说,“‘系统’在调整自己的心跳节奏,准备迎接某个事件。”
“什么事件?”
“觉醒仪式。”他望向北方,“或者……献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